在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蘇州雙塔街道網(wǎng)師巷社區(qū)的居民沈鴻收到女兒提前發(fā)來的問候短信。記者看到,這一對在短信中親昵地稱呼對方“大美”、“小美”的母女,關系很是親密。從女兒出生到結婚,20多年來,沈鴻共整理了8本成長檔案,分享教育感悟,細數(shù)母女情深。
實習生 徐穎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曉青
女兒偶然發(fā)問,媽媽決定做成長檔案
沈鴻的女兒名叫沈一秀,出生于1990年。由于父母都愛好文藝,尤其是沈鴻喜歡書畫、寫詩,女兒在藝術氛圍的熏陶中耳濡目染,從小開始學習鋼琴、舞蹈。沈鴻告訴記者,整理成長檔案的初衷,源于女兒5、6歲時的一次提問。那時,一秀問了媽媽一個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產(chǎn)生的疑問:“我是不是撿來的?”沈鴻翻出了女兒出生時的“出院證明”,盡管那時女兒還不太懂,沈鴻卻決心要為她記錄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從那時起,沈鴻開始有意識地收集素材制成檔案,留下珍貴的回憶。
翻開第一本檔案《童年的回憶》,記者看到,沈鴻整理了女兒從出生到小學畢業(yè)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歷,包括出生、健康和幼兒園情況、小學成績單及各種獎勵證書、參加各種比賽所獲榮譽獎項等。
女兒結婚時送出這8本成長檔案
和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進入中學以后,女兒有了各種青春期的小叛逆行為,沈鴻給第二本檔案取名《成長的煩惱》。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獨立自主的愿望日益強烈,此時沈鴻沒有以父母的權威壓制孩子,反而給了她很多自由的空間和平等的權利。
2004年3月,14歲的沈一秀寫了一份《關于申請助學經(jīng)費的報告》交給父母,“目前已進入初二下學期的學習,各種開支逐漸增多,”包括補伙食費、學校雜費、購買課外書等等300元,此外,“由于4月2日為小女生日,約同學小聚,需追加生日經(jīng)費50元,”總共向父母申請350元。父母在女兒的申請報告上分別回復了“同意”,沈鴻還寫上了“勿忘勤儉節(jié)約”來勉勵女兒。
如今,沈一秀已在南京成家立業(yè),有了兩個可愛的寶貝。《梅花舞三弄》是沈鴻為女兒制作的第8本成長檔案,記錄了女兒戀愛的美好時光,其中有一封她寫給女兒的信:“關于辦喜事的原則和建議:結婚辦喜事圖的是熱鬧,可請(喝喜酒)可不請的就不請,可發(fā)(喜糖)可不發(fā)的就不發(fā)。不要讓別人感到我們是借辦喜事斂財,一定要低調!”女兒結婚那天,沈鴻把厚厚一摞成長檔案交到女兒手中,從《童年的回憶》、《成長的煩惱》、《少女的祈禱》到《藝海里遨游》、《期待花會開》、《南藝新天地》,再到《母女兩地情》、《梅花舞三弄》,沈一秀慢慢翻來,淚水浸濕了眼眶。
?
?
相關鏈接:
海口中小學生之“媽媽,我想對您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