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學實習報告封面、手繪機械設備教學卡片、手繪科研日志封面……因為多年前的手繪圖,重慶大學82歲的鐘先信教授在學校“意外走紅”。
鐘先信教授是重慶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研究機、電、光一體化高新技術,獲得了兩項國家級和多項省、部級獎,申請多項專利,發表論文200余篇。
讓鐘先信教授“意外走紅”的,并不是他深耕多年的機、電、光一體化領域,而是他給學生授課時使用的手繪圖。
“我中學的時候,學校講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校有美術組,我常跟老師去寫生,后來畫畫就變成了一個愛好。”鐘先信告訴中新網記者,讀中學時物資不充裕,上學使用的筆記本都是自己繪制封面,裝訂成冊。
1957年,從重慶大學機械系畢業后,鐘先信留校任教。從那時起,科研本、機械教學卡片、教學報告都是鐘先信親手繪制。
“50年代沒什么機械類的教材,只能去一線工廠實地看過那些大機器后,回來照著畫出來,再拿給學生們看。”鐘先信說,當時為了準確畫出大型機械圖,自己曾專程到長春汽車廠和沈陽重機廠去參觀學習,搜集教學資料,回來后制作成教學實習報告給學生們看。
除了繪制教學實習報告,每個寒暑假提前畫好教學卡片也是鐘先信的“必修課”。
“一個學期要使用的2、30張教學卡片,都要在寒暑假提前畫好。”鐘先信說,雖然機械屬于理工科,但是老師不能空口教書,“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困難,不像現在有電腦、照相機,圖像的東西不能光口述,要讓學生看到實物,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手繪。”
“雖然后來科技進步,上課可以用電腦放PPT,但我覺得這并不是機械圖最好的呈現方式。”鐘先信說,畫圖不僅是畫出圖像,更是一個思考的過程,“用電腦有點投機取巧的感覺。”
“我現在依然在畫畫,這些機械圖還是‘信手拈來’。”在鐘先信眼中,手繪教學卡片這樣的事“非常普通”。“作為一個老師,如果你連一張機械圖都不能隨手畫出來,怎么能教好學生呢?”
?
相關鏈接:
融入“黑科技” 浙江高校個性畢業照走紅
成都姑娘丹麥挖生蠔走紅 稱要吃兩千多只才回本
“小包總”浮夸搶戲 楊爍:一夜走紅找誰說理去?
共享雨傘、充電寶等產品走紅 花式共享上街靠譜嗎?
Sunshine娛樂圈沉浮記:從走紅被群嘲到拆伙重組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