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女兒晚上堅決不洗腳,怎么罵都沒用,今年3月初,韓女士無意間發現了成都人徐炎(化名)發起的“全力吼叫,不如溫柔擁抱”30天線上打卡活動,就報了名。通過和徐老師交流,她覺得孩子抗拒洗腳的原因很可能是有次洗腳時險被燙傷,女兒產生了恐懼心理,有了抵觸情緒。得知原因的韓女士為自己先前抱怨女兒的事后悔不已。
活動發起人徐炎告訴成都晚報記者,她以前是一名語文老師,現在在一教育網站工作,會利用休息時間給孩子補習語文,也認識了很多家長,一不高興就“吼”是家長們的通病,他們也知道這樣做不對,應該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可就是做不到,“我就想到利用互聯網,讓家長通過打卡的形式‘戒吼’,相互監督鼓勵。”
行動初衷 教育有誤區 娃娃不聽話爸媽就會忍不住吼叫
“其實所謂‘戒吼’并不單單是停止沖孩子吼叫”,徐炎向成都晚報記者說道,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很多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責罵甚至是辱罵孩子,這還是比較輕微的,還有家長會用語言冷暴力對孩子罰站、罰跪,更有甚者秉著“黃荊條下出好人”的觀念動手打,認為打了就長記性了,如果下次再犯,就是沒打到位,“這些方式只會讓孩子產生恐懼、逆反心理,并不利于對孩子的教育和性格的養成。”
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徐炎從3月通過建立微信群組織第一期“戒吼”打卡活動,到目前已經是第三期了,全國總共有150余位家長參與,他們的孩子年齡3歲到12歲不等,參與者多為孩子媽媽。“現在的家長每天要工作還得帶孩子,壓力確實大,這時孩子再不聽話,‘吼叫’就成了他們發泄情緒的方式,在群里除定期分享交流外,每天我都會把打卡表發到群中,家長們就自己一天內和孩子的溝通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在群里填寫表格。”徐炎說。
失敗原因 有的連續幾天對孩子發火 有的忘記了打卡
每周一、三、五中午12點30分,徐炎利用午休時間在微信群里為家長上課,主要教大家一些溝通技巧,幫助他們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系,還會解答他們在和孩子相處中遇到的問題。為了督促家長打卡,徐炎提出家長需繳納30元進群,連續打卡滿30天,所繳費用全數退還。徐炎說道,“收費只是為了起到督促的作用,我每天都會在群里提醒家長們打卡,希望他們能做到一天里不對孩子發火,不過至今還沒有一位家長成功打卡滿30天。”
記者在微信群里問家長們為何沒有堅持打卡時,有人說道,“打卡每天截止時間是零點,有時候忙忘了,比如我幾次都過了時間點”,也有媽媽說,“連續幾天都對孩子發火了,覺得‘臣妾做不到啊’,就沒好意思打卡。”有一位堅持得比較久的媽媽告訴記者,“基本堅持下來了,中間有一次是忙忘了,我覺得這個活動很好,不管你做到做不到,都會進去看看,說幾句心里話,反正到后來都已經是一種習慣。”
“課程剛開始的時候,知道的人并不多,其實人數不是問題,家長也需要被關心被注意,我希望得到他們的信任和肯定,哪怕只有一個人報名,我也會堅持做下去。”徐炎表示,接下來她會把大家因未堅持打卡而沒退還的資金用來租場地,每周開展線下交流會,把群里的家長們聚到一起,面對面進行溝通。
?
?
相關鏈接:
海口部分窗口單位無障礙設施需改善 別讓殘疾人出門像“探險”
福利!盤點海口各學段學生分別享有哪些資助政策
4月份70城房價出爐 海口新建商品房價環比降0.4%
今年海口新建8條地下管廊 明年6月前全部主體將完工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