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動機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App開發成為熱門行業,甚至成為不少人的創業首選。然而,這個互聯網新產業正面臨“李鬼”來襲的局面,不僅讓App原創開發者利益受損,還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山寨App危害有多大?《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App開發的市場需求與發展前景也一路看好,幾乎有幾分成為紅海之勢。
然而,在激烈競爭中,App開發市場出現了不少問題,最近一段時間,最突出的要算山寨App了。
“李逵”“李鬼”真假難辨
“由于工作需要,我每天都在接觸App開發,對山寨App真的意見很大。”在一家門戶網站做App項目經理的牛女士說。
牛女士向《法制日報》記者講述了這樣一次經歷:“由于工作需要,需要下載一款叫做‘分答’的App。我用的是蘋果手機,所以要到蘋果App Store里下載這款App。我以‘分答’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了兩款標識幾乎一樣的應用,于是我選了下載量最多也是排名比較靠前的那款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認真看了描述。結果,等App下載完,我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個職場小游戲,并不是我想下載的知識問答分享平臺。”
“后來,我又進入App Store里仔細看這款App,沒想到這款應用的名稱居然是‘會答’。兩款App的標識設計無論是色彩還是圖形都是一樣的,標識里的字都是藝術體,所以‘會’和‘分’真的很難判斷。而且,我在搜索時輸入的關鍵詞是‘分答’,誰能想到會出來排名更靠前的‘會答’呢。”牛女士說。
牛女士認為,這種山寨App的存在與軟件平臺審核不嚴格有關。“據我所知,蘋果App Store 2016年最新審核標準規則中有兩條:向App Store上傳大量相似版本程序的開發者將會從iOS開發者計劃中除名;與目前已有蘋果產品或者廣告主題外觀相似或混淆的應用程序將會被拒絕。按理說,這個規制是非常明確的,但還是出現了這種情況,那就說明平臺真正的審核流程和監督力度有問題”。
牛女士告訴記者,山寨App在安卓系統出現得更為普遍,因為安卓系統有各種應用市場和軟件提供平臺。
“這種山寨App的存在,會嚴重混淆消費者的選擇,也破壞了經濟生態和原版App的盈利模式和權益。在這種情況下,正版App開發者一定要注重維護自己的權益,主動維權打假。”牛女士說。
山寨陷阱幾乎無處不在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遇到山寨App的用戶不在少數。
小石在北京某高校就讀,在一次同學聚會時,小石提議大家玩一局“狼人殺”游戲。同學們紛紛在各自手機上下載“狼人殺”App。然而,大家下載完后發現并不是同一款App。“名字一樣,標識相似,不仔細對比根本看不出這幾款App的異同。”小石說,“后來我仔細分辨了一下,除了狼眼睛的顏色不同,其他都一樣,用戶難免會弄錯,白白浪費了流量和時間。”
同在北京上大學的小李,說起下載山寨App的經歷,直言“掉進了陷阱”。小李在搜索下載“歡樂斗地主”游戲時,不小心點擊了一款山寨App,“那天搜索時,跳轉出來的第一個也是叫‘歡樂斗地主’,圖標做的很像,也是一個卡通小人,只是顏色稍微淡一點,我看出不是正版的,但是已經點了下載。這款游戲3秒鐘就下載完了,我正準備卸載時,發現手機上在自動安裝其他軟件,有兩個游戲已經安裝好了,其他3個正在安裝,我趕緊斷網。我把這些軟件刪除之后重啟手機才恢復正常”。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了解到,還有用戶因下載了山寨App而遭受經濟損失。
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偶然看到一個購物App廣告,看著不錯,于是就用手機搜索下載。“安裝好后,我通過這款App買了兩斤櫻桃,平臺說由于是團購需要一個星期才能發貨。下單時,我覺得特別便宜,本來要一百多元的櫻桃團購下來才65元。然而,等了快一個月,我還沒有收到貨,于是通過App申請退貨,但怎么都找不到訂單信息。”李女士說,我后來咨詢了用這款購物App的朋友才知道,我下載的是一款山寨App。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