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文化環境,2015年以來,海口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品牌創建工作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文明辦有關精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未成年人才藝展現為載體增強未成年人的藝術素養,依法凈化校園周邊文化市場,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打造2項常態化品牌,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夯實文化基礎。
一、在未成年人藝術素養的培養上,著力打造海口市少兒“蒲公英”音樂、舞蹈、美術、朗誦比賽
海口市少兒“蒲公英”音樂、舞蹈、美術、朗誦比賽作為海口市群眾藝術館組織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一項品牌,旨在促進選手們在智力、思想、道德、信念、意志、情感等方面全面發展。藝術對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質、情感、審美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反復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化選手們對世界的認知,進而對未成年人個人三觀的形成起到正能量的影響作用。該活動從2001年創辦至今已連續舉辦十五屆,比賽場次累計近上百場,歷屆參賽人數已達上萬人次,獲獎人數累計達近千人。“蒲公英”比賽獲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好評,也贏得了少年兒童及家長的高度贊許和支持。近幾年來,海口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在加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摸索該項比賽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比賽形式。特別是2016年的少兒“蒲公英”比賽,海口市文體局、海口市教育局首度聯手作為主辦單位,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升未成年人藝術素質教育為核心目標,組織舉辦少兒“蒲公英”比賽。不僅在舞蹈、音樂、美術三大類比賽形式上推陳出新,還新增少兒朗誦類比賽項目。各門類比賽場次合計30場,其中音樂類有12場初賽和6場決賽、舞蹈類有5場初賽和4場決賽、朗誦類有2場初賽和1場決賽;參賽選手2000多名,創歷屆參賽人數最高峰。比賽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角逐,共產生出三大類一等獎33名;二等獎56名;三等獎86名和優秀獎若干名,單位組織獎5個,比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1.形式多樣,聲樂器樂齊放光彩。海口少兒“蒲公英”比賽分為音樂、舞蹈、美術、朗誦四大類,其中音樂類比賽分聲樂類、器樂類兩大類舉行,而器樂類又分西洋樂、民樂兩小類比賽;比賽場次累計近上百場,往年比賽均按年齡劃分設聲樂、器樂兩大類組別;獎項按參賽人數40%比例,進入決賽每組設表演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組織獎。為了積極有效地開展“蒲公英”音樂類文藝比賽,根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特點,緊緊圍繞營造“愉快參與、輕松競賽”的總體目標,結合活動實際,鼓勵本市廣大青少年兒童積極參與。如獨唱曲目《哈達飄起的地方》、《說唱臉譜》,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等多個文藝節目均獲得現場專家評委高度評價和觀眾的熱烈掌聲。
2.緊扣未成年人主題,助推公益文化活動建設。為了不斷加強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比賽服務水平,近幾年,海口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根據未成年人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按參賽選手年齡組別劃分,分為幼兒組、兒童組、少年組等三個組別,覆蓋了未成年人的各個成長階段。此外,還設置舞蹈類表演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組織獎,并聘請海南省舞蹈界權威人士組成評委團,對每位參賽選手當場打分、現場點評。其中,舞蹈類《煙盒聲聲》、《功夫熊貓》、《小兵張嘎》等多個文藝節目均獲得各大獎項,歷屆參賽人數已達幾千人次,獲獎人數達上百人。
3.增設內容,不斷完善品牌活動的內涵。2013年,市群眾藝術館將美術項目列入年度品牌活動少兒“蒲公英”比賽計劃之中,迄今已舉辦了近三屆,參賽人數逐年增長,而海口少兒“蒲公英”比賽新增的美術類項目旨在展示少年兒童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時代精神,匯集展示本市藝術教育的成果,進一步推動青少年基礎藝術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繁榮少年兒童的藝術創作,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發展,提高少年兒童的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為了打響少兒“蒲公英”美術類比賽的名頭,海口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聯合市教育局發動本市幼兒園、中小學校的學生踴躍參與,采用設置比賽主題內容的形式,合理安排賽制,通過海口市知名少兒教育專家進行評審。比賽過程,小選手們現場進行繪畫,以孩子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表達對祖國、家鄉、人民及生活的熱愛,充滿了濃濃的童趣。
2017年的海口少兒“蒲公英”比賽將于6月1日拉開序幕,設置音樂(聲樂、器樂)、美術、朗誦三個類別,目前各個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網上報名工作。
二、在凈化社會文化環境上,加強聯動,提高執法的監督力
未成年人文明上網工作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既要我們文化行政執法部門履職盡責,更需要職能部門和全社會的支持。因此,在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方面,必須建立健全工作網絡,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現象予以“重拳”打擊。
1.建立全面協調的執法聯動機制。有效調動公安、工商、城管、消防等部門和四區執法隊伍的力量,形成全市文化市場監管和掃黃打非工作“一盤棋”的工作格局,避免監管職責不清、重復執法或相互推諉的現象發生。與市公安、工商、城管之間建立橫向協調機制,建立工作通報和告知制度,逐步完善事前管理與事后監督間的信息溝通和工作協調機制;與各區執法大隊之間建立縱向聯動機制,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負責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統一執法,集中會診,處理一些難點和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達到以點帶面的整治目的。四個月來組織開展了10次聯合執法和專項整治。這些專項整治活動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措施得力、落實到位,有效解決了文化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力維護了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
2.建立五級網絡監管機制。針對目前海口文化市場現狀,初步建立了市、區、街道(鎮)、居委會(村)和社會義務監督員“五級”網絡管理模式,聘請了“五老”為社會義務監督員,與教育部門及學校進行了溝通,在中小學建立了一支以教師為主體的網吧義務監督隊伍,建立學校、家長互動機制,參與監督管理,努力構建立體式監督體系。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和四個區文旅局創新思路購買社會服務,有償聘請了500多名志愿者組成網吧義務監督隊伍,以兩人一組的形式,對網吧進行一對一的臨時蹲點巡查協管,收到很好的監管效果。
3.建立投訴舉報、快速查處機制。制定出臺了《12318舉報投訴受理工作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舉報的受理、核實、反饋、分析處理等職責和程序,設立了舉報箱和24小時投訴舉報電話,在每一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都寫上舉報電話號碼,充分發揮12318、12345群眾舉報電話的職能,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校園周邊文化市場整治工作,參與監督管理,對每一個舉報都能做到有報必接、有報必查、有查必果,件件落實,并對舉報查實者予以獎勵。
4.強化宣傳,唱響主旋律。一是引導企業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執法過程中,我們鼓勵、倡導出版發行單位和銷售單位多出(賣)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強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在各新華書店、大型超市內開設“優秀未成年人圖書專柜”、“優秀未成年人音像制品專柜”,集中健康的文化信息資源,豐富廣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送法上門。海口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在文化市場執法過程中,始終把送法上門作為分內工作來抓,每到一處經營場所,不僅指出存在問題,還耐心解釋違規違法的原因、后果以及預防措施,解惑釋疑,以案釋法,把涉及到的法律規定內容通過簡單明了的形式講解給經營業主,動之以情,曉之以法,明之以理,不斷引導他們學法知法、守法誠信。三是加強法制宣傳。利用各種特殊日期如每年的3月18日是文化市場舉報電話12318的宣傳日、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是打擊侵權盜版非法出版物的宣傳日,組織12318文化市場法制宣傳教育,發放宣傳材料,開設咨詢臺接受群眾詢問,廣泛宣傳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讓社會各界更加關注、支持、參與文化市場管理和“掃黃打非”工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打下堅實的輿論基礎。
?
?
相關鏈接:
海口市關工委打造讀書活動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