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訊昆明市《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已通過審議,即將印發實施。對誠信典型和連續3年無不良信用記錄的行政相對人,可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綠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措施。而有不良記錄的單位和相關負責人,將會受到相應的聯合懲戒措施。
誠信典型享受什么好處?
行政審批走“綠色通道”獲得更多機會和實惠
《方案》提出,探索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在辦理行政許可過程中,對誠信典型和連續3年無不良信用記錄的行政相對人,可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綠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措施。對符合條件的行政相對人,除法律法規要求提供的材料外,部分申報材料不齊備的,如其書面承諾在規定期限內提供,應先行受理,加快辦理進度。
《方案》還提出,鼓勵有關部門和單位開發“稅易貸”“信易貸”“信易債”等守信激勵產品,引導金融機構和商業銷售機構等市場服務機構,參考使用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信用積分和信用評價結果,對誠信市場主體給予優惠和便利,使守信者在市場中獲得更多機會和實惠。此外,還將引導征信機構加強對市場主體正面信息的采集,在誠信問題反映較為集中的行業領域,對守信者加大激勵性評分比重。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誠信建設和行業自律,表彰誠信會員,講好行業“誠信故事”。
嚴重失信面臨什么后果?
將受到多方面聯合懲戒單位和責任人都會涉及
《方案》明確,對失信行為加強行政性、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等方面的約束和懲戒,對重點領域和嚴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在行政性約束和懲戒方面,從嚴審核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從嚴控制生產許可證發放,對嚴重失信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對失信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注冊執業人員等,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在市場性約束和懲戒方面,將對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嚴重失信主體實施限制出境和限制購買不動產、乘坐飛機、乘坐高等級列車和席次、旅游度假、入住星級以上賓館及其他高消費行為等措施。
此外,《方案》還提出,完善個人信用記錄,推動聯合懲戒措施落實到人。對企事業單位嚴重失信行為,在記入企事業單位信用記錄的同時,記入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負有直接責任人員的個人信用記錄;在對失信企事業單位進行聯合懲戒的同時,對有關責任人員采取相應的聯合懲戒措施,通過建立完整的個人信用記錄數據庫及聯合懲戒機制,使失信懲戒措施落實到人。
在哪里可了解信用信息?
“信用昆明”6月份上線提供“一站式”查詢服務
在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協同機制方面,《方案》提出,實施行業協同和跨地區聯動,鼓勵各地對本行政區域內確定的誠信典型和嚴重失信主體,發起跨區域聯合激勵與懲戒,充分發揮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指導作用,建立健全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合作機制,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評價結果互認。
同時,推動政務信用信息公開,全面落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上網公開制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要將各類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在7個工作日內通過政府網站、昆明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服務監管平臺等進行公開,并及時歸集至“信用昆明”網站,為社會提供“一站式”查詢服務。記者了解到,“信用昆明”體系發布制度,將于6月上線運行。
《方案》還提出,不斷完善誠信典型“紅名單”制度和嚴重失信主體“黑名單”制度,依法依規規范各領域紅黑名單產生和發布行為,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在保證獨立、公正、客觀前提下,鼓勵有關群眾團體、金融機構、征信機構、評級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等將產生的“紅名單”和“黑名單”信息提供政府部門參考使用。同時,建立健全信用修復機制,明確各類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期限,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的,不再作為聯合懲戒對象,支持有失信行為的個人通過社會公益服務等方式修復個人信用。
這5類行為會被聯合懲戒
● 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為;
● 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正常秩序的行為;
● 嚴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
● 拒不履行法定義務,嚴重影響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公信力的行為;
● 拒不履行國防義務,拒絕、逃避兵役,拒絕、拖延民用資源依法征用或者阻礙對被征用的民用資源進行改造,危害國防利益,破壞國防設施等行為。
昆明市信用體系
建設步驟
● 到2017年底,建成昆明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實現與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聯通對接;
● 到2018年,建成重點行業部門信用信息系統,實現與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信用數據的實時共享交換,完善信用信息的記錄、整合和應用,為建立完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社會機制奠定堅實基礎;
● 到2020年,構建以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為基礎、以信用信息公示為手段、以信用協同監管為核心的信用監管新體系。
?
?
相關鏈接:
發改委:對嚴重違法失信者限制使用共享單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