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李金磊)24日在北京發布的《金融信息服務藍皮書》認為,中國金融信息服務已進入快速增長期,但金融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秩序有待健全規范。
金融信息服務藍皮書發布現場。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
5月24日,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金融信息服務藍皮書:中國金融信息服務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藍皮書認為,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穩步推進,金融市場創新日趨活躍,金融市場參與者主體日益多元化,參與者隊伍迅速壯大,與金融密切相關的金融信息服務出現突飛猛進的發展。
“總體來看,我國金融信息服務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初步形成了多樣化的商業模式和相對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 藍皮書稱。
據藍皮書課題組對金融信息服務產業構成的分析和市場估計,得益于證券投資、資產管理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2016年,金融信息服務市場整體產業收入超過500億元,其中金融數據分析服務、金融終端信息集成服務和資產管理服務等占主體,超過300億元。
“我國金融信息服務雖然發展迅速,潛力巨大,但相對金融業發達的經濟體而言,總體上仍處于發展初期。”藍皮書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競爭格局下,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深化和國內金融業改革開放的加速,金融信息服務在近年來繁榮發展的背后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和不足,需要慎重對待。
藍皮書指出了當前金融信息服務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包括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市場競爭力亟須提高;企業信息和技術積累不足,可持續發展動力有待增強;行業發展不平衡,跨產業發展不協調;金融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秩序有待健全規范;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政策管理滯后于現實實踐,等等。
藍皮書著重提出,大量中小企業由于信息獲取困難、技術能力薄弱,不得不低水平無序競爭,相當一部分企業對金融數據和信息缺乏質量控制和規范管理,導致金融信息質量無法得到保證。調研發現,行業中甚至存在數據非法買賣、信息抄襲簡單復制加工等現象,干擾金融市場秩序和損害消費者權益事件時有發生。
為此,藍皮書建議,加強產業準入管理,建立健全市場秩序管理規范。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建設金融信息服務監管平臺,加強對金融信息違法發布的動態監控和自動取證,提升監管能力。建設金融信息服務許可管理平臺,推動在線許可申請、分級分類管理和違法信用公開公示,提升監管水平。(完)
?
相關鏈接:
從2017第九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看當下汽車行業的變革與思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