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于23日至25日在上海舉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記者采訪此間專家,總結本屆年會呈現的八大熱詞。
——北斗三號
中國將于2017年下半年開始發射北斗三號衛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說,相比北斗二號區域系統,“北斗三號”服務將擴展至全球,衛星關鍵技術也將升級。
他舉例說,衛星設計壽命由8年提升至10年以上,空間信號精度優于0.5米,增加性能更優的互操作信號B1C,配置了星間鏈路,設計了全新的網絡協議和管理策略,還采用了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
——地基增強
導航衛星是否好用,既看其在天上表現,也取決于地面系統“強不強”。中國已完成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第一階段——150個框架網基準站、1200個加強密度網基準站、國家綜合數據處理中心、6個行業數據處理中心等建設完畢。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具備為用戶提供基本服務的能力,即將發布服務性能規范與應用接口控制文件,計劃在2018年完成第二階段建設。
——PNT體系
PNT體系即定位(Positioning)、導航(Navigation)、授時體系(Timing)。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說,PNT是國家信息的基石,專家正在開展深空、水下、室內等領域定位導航授時關鍵技術及融合技術研究。
楊長風說,中國將在2030年前建成基準統一、覆蓋無縫、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國家綜合PNT體系。
——有法可依
冉承其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在2016年被列入國家立法計劃,現已完成草案初稿擬制,即將形成征求意見稿。
楊長風說,加強頂層設計,將形成最大合力,避免出現重復投入、資源浪費,保障北斗系統的穩步建設、穩定運行、服務可靠、廣泛應用。
——國產芯片
繼上屆年會時北斗芯片跨入“40納米時代”后,這屆年會出現了28納米的北斗多模芯片“火鳥”,其功耗更低、抗干擾能力更強、集成度更高,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
截至2017年4月,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銷量已突破3000萬片。冉承其說,北斗系統應用已正式進入米級定位時代,接下來將全面開展新一代北斗/GNSS基礎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實現大眾市場億級應用推廣。
——一帶一路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謝軍說,“北斗三號”將優先發射中地球軌道(MEO)衛星,2018年發射的衛星滿足幾何構型需求,率先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24日,出席第一屆中阿北斗合作論壇的代表探討了雙方在衛星導航政策、技術、應用、教育等領域的合作設想,參觀了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應用與成果展。阿拉伯駐華使團團長、阿曼駐華大使阿卜杜拉·薩阿迪說:“在當前中阿雙方共同致力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更應該加強衛星應用方面的合作。”
——國際標準
北斗系統已成為國際移動通信標準支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并完成26項北斗國際標準制定工作。
在國際海事應用領域,北斗系統已被寫入海事應用的PNT導則。中國提交的船載多無線電導航系統性能標準建議也已獲國際海事組織會議認可,為北斗兼容GPS/格洛納斯導航系統設備上船提供依據。
——黃金機遇
2016年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產業總產值達到2118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芯片、器件、算法等產業核心產值達到808億元,北斗對此貢獻率達到70%。
2010年首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至今,參展商數量從36家增加到162家,參觀人數從2000人增長到近萬人,也從側面反映出業界熱度。
冉承其說,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系統將拉動2400—32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帶一路’倡議等背景下,北斗產業迎來黃金機遇期”。(完)
?
?
相關鏈接:
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三年內將超4000億元人民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