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華亭村船浜811號有一間特殊的名宅,每個工作日附近十多位老人都會聚集到這里,拉拉家常學學知識,并且花上3塊錢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
“互助互愛一家親,同喜同樂睦鄰情。”門口的對聯似乎也訴說著建立這一“睦鄰點”的初衷。“華庭園”睦鄰點是柘林鎮第一家老年人宅基睦鄰“四堂間”,取名“華庭園”是為讓老年人感受家庭氛圍,營造家的感覺。
記者在華庭園的簽到表上看到,這里的16位老人都已經80歲以上,年紀最大的沈進榮已經95歲高齡,而年紀最小的沈壽林也有81歲。
每個月的睦鄰點活動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居家服務。 王子濤 攝“受到傳統觀念和經濟情況影響,農村老人選擇去養老機構的不多,更多人選擇居家養老。與城鎮老人相比,農村老人更習慣自己的小圈子。”奉賢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農村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對養老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加。
為此,上海奉賢區于去年9月份啟動了首個“睦鄰四堂間”,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居家服務,探索遠郊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
柘林鎮華亭村副書記郁英英向記者介紹說,華亭村現有31個生產小組,其中80歲以上老人就有184人。“華庭園助餐點的總面積有85平方米,每個周一到周五,這里都會為8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午餐。”
記者在華庭園內看到,廚房設備、餐具、冰箱、凈水器、電視機、滅火設備等用品一應俱全。同時,這里還設置了無障礙設施,方便老年人出入。
墻上的活動安排中,有“柘Young愛·悅讀”、“社區服務·衛生保健”、“宅基法治·小季說法”等。5月24日記者正好趕上了“婦女微家·包粽子”活動,五六位老人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包著粽子,提前感受端午氛圍。
五六位老人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包著粽子,提前感受端午氛圍。 王子濤 攝上海奉賢區的“睦鄰四堂間”利用農村閑置住宅,通過一定的設施改造,使其成為老年人“吃飯的飯堂、聊天的客堂、學習的學堂、議事的廳堂”。
據了解,為讓農村老人“不離鄉土、不離鄉鄰、不離鄉音、不離鄉愁”,上海奉賢區今年還將試點推進20家“睦鄰四堂間”,預計“十三五”期間還將進一步推進100家。(完)
?
相關鏈接:
人社部: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持續增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