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
“熊貓爺爺”羅維孝
羅維孝是如何“煉”成騎行達人的?這還要從他20多年前的一場大病說起。
那次住院,羅維孝原本以為只是場感冒,卻被醫生嚴厲告知,他的白血球數量低于3000,還不足正常人一半,“這輩子都不能再上高原。”從那時起,為了對抗這個“判決”,他倔強地開始了系統化的鍛煉。騎行單車、做俯臥撐、游泳……不論寒暑,他都堅持不懈,“道理很簡單,絕不當病秧子。”
而后在2005年至2012年間,這個從國網雅安供電公司退休的老人,一人一單車騎行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至上海,西至新疆喀什,南至海南三亞,北至黑龍江漠河。
在這當中,騎行西藏的經歷最令他難以忘懷。2008年9月28日,騎行至西藏普蘭時,羅維孝出現嚴重心率不齊,頭昏腦漲,鼻血一直流,只能用衛生紙塞住鼻孔,大口大口地呼吸,“幸虧遇到一位好心司機,他一路開著燈給我照亮夜路,這才撿回了這條命。”
后來,羅維孝在騎行圈的名氣更盛,被稱為“China騎士羅”、“感恩行者”、“騎行界骨灰級成員 ”等等。但其中,令他引以為傲的還是“熊貓爺爺”這個稱呼。
雅安“倔強”老人羅維孝,在其花甲之年,老夫聊發少年狂了一把,像年輕人一樣,一人一單車來了場說走就走的騎行:沿著古絲綢之路出發,回訪大熊貓發現者——法國人戴維故里。事隔三年后的今年1月,羅維孝的騎行經歷出版,書中記錄了他從四川騎單車出發,由新疆出境,歷7國而終抵法國的精彩經歷。騎行一路,他最為熱衷的是將四川大熊貓的故事,講給不同地域的人們。
5月,四川雅安,陽光燦爛,60多歲的羅維孝向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回憶起那段1.5萬公里的騎行,仍是唏噓不已。但沿途無論炙熱荒漠,還是冰雪山林等困難險阻在他看來都是妙不可言的,“我只是在做最想做的事,圓此生最想圓的夢。”
瘋狂計劃
重走絲綢之路傳遞熊貓故事
羅維孝生活在四川雅安,打小就聽聞不少有關大熊貓的故事,也曾接觸過圓滾滾的大熊貓。他更知道,大熊貓已是世界了解雅安,了解中國的重要名片。
1869年5月,法國生物學家、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就是在雅安寶興縣夾金山麓發現了大熊貓,并把它介紹給了世界。1964年,中法建交,中國將大熊貓作為“國禮”送給法國,大熊貓成了中法友誼的使者。
2014年為中法建交50周年,羅維孝腦海中遂撲騰起一個十分瘋狂的計劃。他開始籌劃從雅安市寶興縣出發,沿著絲綢之路,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德國等地,最終抵達法國的騎行計劃,不僅如此,沿途還要給不同國家的人民,講述有關大熊貓的更多故事。
說走就走
騎行100多天平均日行150公里
2014年初,帶上簡單的行囊,羅維孝和家人道別出發。
為了盡早達成目標,他制定了每天騎行100公里左右的計劃。每天清晨天蒙蒙亮,起床洗漱后便匆忙啟程。很多時候,因為起得太早,連早飯都買不到。午餐也同樣沒有定準,路過城鎮時倒還好,若是騎到了荒蕪人煙的地方,那就要靠自帶的干糧,或者騎很遠找個人家吃飯。
一路騎行,最難預料的就是途中的天氣。“但不管風吹雨淋,都要按照原計劃進行。”羅維孝說,但在實際騎行中,每天趕路近150公里,甚至更多。
“有時候也有擔心。”一旦騎行在戈壁荒漠地帶,“幾十里路都看不到人煙時,孤獨感油然而生,而且還要提防可能出現的危險。”
路多艱險
曾被他國邊境軍人拿槍指著
危險,在羅維孝走出國門的剎那就迎面而來了。
“剛走出國門,就被人拿槍指著了。”羅維孝回憶,2014年4月30日,一路緊趕下,終于在下午出了關。當他跨過中哈兩國警戒線時,2名哈薩克斯坦邊防軍立馬攔住他,喝令他退回。羅維孝只好待在原地,不敢動絲毫。在千鈞一發之際,中國邊防軍趕來,提醒對方保持克制,并與海關聯系核實羅維孝的簽證手續。
隨后,步話機里傳來海關人員聲音,“這名中國人手續齊全,可以進入哈薩克斯坦。”聽完這話,對方才收了槍,對其放行。
還有一次,他來到波蘭,不小心誤入高速公路后被攔下。當警察亮出手銬,準備逮捕他時,羅維孝大喊了聲:“NO!”同時,拿出蓋滿不同國家郵戳的地圖,以及大熊貓照片后,方才取得了警察的理解。
圓夢巴黎
騎行印記被法國博物館收藏
一路上,雖然經歷了高強度、高密度的騎行,令他的體能透支嚴重,還不時地出現幻覺,但凡遇到有人對熊貓感興趣,他就立即來了精神,將大熊貓和中國的故事娓娓道出。
2014年7月,羅維孝終抵法國。很快,他單車闖絲路的事跡被法國等國的媒體報道。而后,他受邀到巴黎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分享這段充滿神奇與艱險的騎行。其間,他將一面印有大熊貓和中國龍圖案,蓋有8個國家近百個郵戳的旗幟交給了該博物館的負責人,后者在蓋上最后一枚印章后,將之永久收藏。
今年,羅維孝將他的騎行經歷,寫成長篇游記《行無國界》出版。在書中,他這樣說道,“我不敢妄言我成功了,但我敢說我努力了——我做了一件我最想做的事,走了一段我最想走的路,看了一段我最想看的景,圓了一個我最想圓的夢。”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力
?
相關鏈接:
全面創新改革凸顯“四川樣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