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6月29日,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在太原晉祠賓館召開,吹響了恢復高考的號角。
任鳳岐老人。本報記者鐘清攝
5月9日,85歲的任鳳岐老人坐在客廳沙發上,手里拿著一張珍藏很久的合影,小心翼翼地打開。一米多長的照片占滿了整個茶幾,老伴兒趕緊找來幾個杯子,壓住照片的四個角,方便老人查看。他靜靜地看著,滿眼都是回憶……這張照片是1977年9月25日,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與參加全國招生工作會議的代表在人民大會堂的合影。
據任老介紹,這次全國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中斷十年的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制度,當時山西只有兩個人參加,他是其中之一。
任鳳岐,1972年任山西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具體承辦工農兵上大學的推薦、錄取工作,1984年調離原職位,1986年到1993年在山西省自學招生委員會工作,1995年退休。
可以說,任鳳岐老人是全國恢復高考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也是山西恢復高考首次考試的主要組織者之一。
在高考恢復40年之際,本報采訪到了任鳳岐老人。
A 太原會議吹響恢復高考的號角
粉碎“四人幫”后,為恢復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教育部召開了兩次招生會議,一次在太原,一次在北京。兩次會議,任鳳岐都參加了,而且具體負責太原會議的組織工作,這就是高考恢復史上的“太原會議”,因為在太原晉祠國賓館召開,也有人稱為“晉祠會議”。
“1977年6月初,我突然接到電話,讓我去教育部,有事情商量。到了教育部,我見到了當時教育部學生司的郭司長(具體名字老人記不清了),他說教育部要開招生會議,希望到太原開,不知道山西能否承辦這次會議。”任鳳岐隱隱約約感覺到會有大事發生。回到太原,他請示了時任山西省委副書記王大任,“大任同志十分支持,讓我回復教育部,山西歡迎全國招生會議在太原召開。”
太原會議就這樣被確定下來。
1977年6月29日,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在太原晉祠賓館召開,全國有150多名代表參加,時任教育部部長劉西堯、副部長李琦主持了會議,王大任副書記出席。“這次會議可以說是吹響了恢復高考的號角。”任老介紹,這次會議從6月29日開到了7月15日,這是粉碎“四人幫”后,教育部召開的第一個全國性會議。
據任老描述,太原會議回顧和總結了之前幾年的招生工作,對“四人幫”推行的走上海機床廠的道路——從工人農民中選拔學生的“極左”路線有了一些新認識,對其實行的“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十六字招生辦法進行了揭露和批判。除了“自愿報名”是真實的,其余都是些口號、形式,是走過場,沒有實際效能。報名條件標準極低,只要求具有兩年實踐經驗,初中畢業文化程度,又沒有文化考試,錄取新生沒有客觀的標準,隨意性很大,“走后門”嚴重,廣大群眾很不滿意。大家都認為這種招生辦法“不科學”“不合理”“不合國情”“不得民心”,非改革不行。
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太原會議注定只能是議論議論,說說而已,不可能在實際上有重大改革,這是參會代表感到遺憾的一件事。
B 高考恢復消息公布,如同放了一顆“原子彈”
沒過多久,任老又接到通知,讓他到北京飯店報到,重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會議。“我和當時的山西省教育廳領導韓生榮在1977年8月8日到北京飯店報到。在北京飯店待了5天,也沒有開會,第6天又轉移到友誼賓館,會議終于召開了。”任老清楚記得當時的情景,會議還是按照太原會議的辦法,進行分組討論。討論的一些問題,都是太原會議討論過的高校招生的根本問題,如高校招生是否可以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是否可以恢復文化大革命以前行之有效的招生辦法,實行全國統一考試,擇優錄取,還有政治審查中如何克服“唯成分論”的問題。
會議討論很激烈,爭論也很大。會議要求每個大區推薦一名代表輪流修改招生文件,任老是華北區的代表,招生文件第一稿是他修改的。教育部主持會議的領導沒有明確的態度,招生文件修改了五六稿,文件還是太原會議的老樣子,沒有大的變化。“一個多月過去了,會議天天開,天天吵,吵來吵去還是沒有結論。大家對會議很失望,也很郁悶,會議到底要開到何時,都很焦慮。”任老回憶起當時場景顯得很激動,轉眼到了9月中旬,天氣越來越涼,去的時候穿著單衣,當時都該穿毛衣了,沒辦法,任老晚上乘火車回太原取了一次衣服,大部分代表只能在北京購買秋裝,“這也是會議的一大奇觀。”
會議到9月19日終于有了進展。任老回憶,這一天,鄧小平同志聽取了教育部和會議領導組的匯報,他說,“你們要爭取主動”“不要成為阻力”“如果你們怕犯錯誤,你們就辭職,并再次重申,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鄧小平同志指示,從今年開始就要恢復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招生辦法,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選拔學生,實行統一考試,擇優錄取,高考招生主要抓兩條,一條是本人表現好,另一條是擇優錄取。對于政治審查,主要看本人政治表現,不搞“唯成分論”。
9月27日,會議結束。
“北京會議從8月13日開到9月27日,如果算上北京飯店等會的5天,將近兩個月時間。一年開兩次全國招生會議,會期還這么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任老覺得,恢復高考制度的消息公布后,如同放了一顆“原子彈”,震撼了全中國。恢復高考招生,為教育戰線肅清“四人幫”路線找到了突破口,也為全國肅清“四人幫”影響、撥亂反正、思想大解放起到了帶頭作用。它的歷史貢獻是巨大的,也是深遠的。
兩次會議最終確定高考恢復。
C 山西日報戰備印刷廠印制恢復高考后的首次山西考卷
任老回到太原,開始準備山西恢復高考的首次考試。10月份,山西召開全省招生工作會,10月10日接到國務院文件。山西通過廣播電臺宣傳政策和高校招生簡章。“我們開始組織命題,地點選在了太原晉祠賓館。命題老師從省里的部分大學和中學選調,每科5名老師,封閉管理。”任老說,停了那么多年的高考,一下恢復面臨很多挑戰,首先要確定的是試題難易程度,先去買回課本,大家集體討論研究,考慮到當時學生好幾年沒有好好上課,最終確定按照初中畢業生文化水平來命題,原則確定之后,教育行政部門的負責人全部撤出,由老師封閉起來命題。
命題問題解決了,但是印制試卷問題擺在了面前。任老和同事聯系了太原市各大印刷廠,發現這些地方不適合印制試卷,保密措施很差,也不可能要求印刷廠封廠。另外,各大印刷廠有更重要的政治任務,沒有時間承擔高考試卷印制任務。“最后,想到了山西日報印刷廠,通過協調決定啟用山西日報戰備印刷廠,到山里印制試卷。”任老說,選擇那里能確保高考試卷的保密性,把工人拉到那里很安全,用了十幾天時間就印完了。
當時,考試、評卷由各地區負責,省里負責出標準答案、登分、劃定分數線以及錄取。“說實話,各地評卷質量不一,剛恢復高考各項政策措施也不到位,一直錄取到了1978年1月。”任老說,當時學生不會填報志愿,分數線劃定后,很多學生志愿都報低了。向省里匯報情況,最后決定分數夠什么大學就上什么大學的原則,半個多月后錄取結束。
回憶起當時的高考,也出現了一些紕漏,比如登分登錯的。當時就允許考生查卷,一個考生數學考了77分,但是登分卻是27分,好在及時得到糾正。
最后,任老總結,總體來說,山西當年高考還是順利進行了,也比較規范,不過也有歷史局限性,有深深的歷史烙印。不過,那是山西高考一個很好的開端,標準也很高。現在咱們省里的很多高考政策、高考錄取原則以及保密措施都是從那時候傳承下來的。
“高考恢復40年了,高考制度進行了多次改革,考試的內容、形式、手段都有了發展。我作為一名老招生工作者為今天的高考事業發展感到高興,也感到自豪。”任老說完這些顯得很興奮,眼神情不自禁又落到了那張合影上。
?
?
相關鏈接:
北京公安局將為高考生開通快速辦理身份證綠色通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