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小萍??特約記者劉偉
“上一期電視夜校的內容,種植了什么產品?”“屯昌縣楓木鎮,種植的是苦瓜。”5月22日晚上7點50分,雨后的龍華區龍泉鎮市井村,空氣仿佛洗過,清新又帶著一些泥土氣息。村委會二樓的脫貧致富電視夜校觀看點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學習輔導員吳升勢正在為貧困戶們進行課前復習和導學。
脫貧致富電視夜校自開播以來,反響強烈。貧困戶通過觀看多期脫貧致富電視夜校,收獲一本本致富經,想法多了,生產積極性高了,行動力也提高了。為了進一步推動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的工作,鞏固提升教學成果,龍華區創新學習輔導員機制,打造夜校升級版,精準幫扶貧困戶。
富了“腦袋”:學了不少養殖技術
“這幾只豬又長肥了。”22日上午10點許,市井村委會昌盛村的橄欖園旁,精準扶貧戶吳美芳看著眼前不停“搶吃”的豬群,心里暖暖的。不遠處,丈夫梁定超正在給兩頭母豬“加餐”,“這兩頭母豬很爭氣,一共產下了21只豬苗。”????
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前,吳美芳一家過得很辛苦。一家四口,兩個孩子讀書費用高,靠種植芝麻、木薯等作物維持生計,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去年3月,經過實地走訪調查,龍泉鎮結合吳美芳的實際情況,給她送來了200只雞、9只黑山羊和2頭母豬,為她家提供脫貧致富的資本。而電視夜校的開播,則為吳美芳家脫貧致富提供了知識和技術支持。
“豬剛產仔時,我們夫妻兩個人有喜有憂。喜的是收獲了這么豬苗,憂的是如何照顧好它們。”吳美芳說,正當自己手足無措的時候,在扶貧干部的組織下觀看了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及時學習了養豬技術。課上,她把專家講的要點都記錄了下來,回家后按照方法照顧豬苗。四個月過去了,靠著這些養殖技術,吳美芳家的豬苗養得膘肥體健,“除了養豬,我還從電視夜校學到了養雞、養羊等技術,這些知識太實用了,讓我對將來的收益有一個良好的愿景。我相信今年一定能摘掉貧困戶這頂帽子。”
富了“口袋”:只要勤勞就能致富
扶貧要扶智,更要扶志,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的開辦,是為了讓貧困戶真正自覺轉變思想觀念,更好地利用好政策和信息,更快更早脫貧。為此,龍華區充分利用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這個載體,開闊幫扶對象的致富眼界,從而增強他們的脫貧能力。
自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開播以來,市井村干部吳升勢便成為了該村觀看點的管理員,主要負責阿里釘釘系統簽到和發送工作日志等工作。從5月22日晚起,吳升勢又多了一個身份——學習輔導員,“學習輔導員就是為貧困戶提供課前導學、課時輔導和課后復習及答疑等學習輔導,提升他們對夜校教學節目的理解程度。”
設立電視夜校輔導員,是龍華區脫貧攻堅的又一新舉措。今年5月,在積極組織相關人員收看節目的同時,龍華區每個觀看點配備了學習輔導員,幫助貧困戶提高學習能力,領會學習內容,轉化學習成果,助力脫貧致富。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有時候聽普通話有些吃力,學習輔導員幫了不少忙。”雖然去年已經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但今年63歲的韋世金依然沒落下一期電視夜校。韋世金一家五口人,因病致貧,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政府不僅為他家提供了產業幫扶,還為他家申請了醫療救助。經過辛勤的勞作,韋世金一家已脫貧。“我從電視夜校學了技術,學到了經驗,堅定了我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
?
?
相關鏈接:
打造“脫貧景點”之風當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