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翻”開美麗新畫卷
——浦北縣良田村蝶變記
5月25日,記者走進浦北縣白石水鎮良田村,只見道路兩旁的田間地頭,番石榴一片連著一片,累累果實壓枝頭。該村2015年成功摘除貧困村帽子,2016年,成功創建廣西四星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目前正在創建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示范基地。
番石榴,“翻”開了美麗富裕新畫卷,見證了一個貧困村的蝶變。
窮則思變
良田沃野,五年蝶變,原因在哪?
“引進優良番石榴,形成番石榴與荔枝種植等多個產業聯動發展。”浦北縣幫財番石榴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幫財感慨頗深。
良田村坐落在一片低丘區,水田種稻、坡地種果是村民們的傳統耕作模式。“田薄地少,結構單一,收成有限。”白石水鎮鎮長戴宗局介紹說,201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2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45戶735人。
“窮則思變”雖然是一句老話,卻道出了當時良田人的心里話。
變很迫切,路卻難找。作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梁幫財自費多方走訪,仔細比較。2014年春天,他發現“臺灣珍珠”番石榴產業優勢明顯:當年種植、當年收獲、四季開花、常年掛果、市場穩定、收入可觀……這個考察結果,讓梁幫財信心百倍,他決定引進這一品種,并進行規模種植。他的想法,得到當時駐村第一書記覃金華的認可。
眼見為實
可是,讓村民們改種番石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荔枝這么好吃,都賣不出去,還種什么番石榴?”這樣的議論在村民之間流傳。覃金華和梁幫財并不灰心,他們一家一家地動員,還自費分批帶領村民們到廣東的番石榴基地考察。
謹慎的村民只相信眼見為實。在看到廣東的基地里成片種植的番石榴碩果累累時,很是驚訝,開始心動。
2014年3月16日,村民梁幫文成為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種下了第一批番石榴樹,共1.8畝。
看到梁幫文的番石榴樹長勢良好,掛果快,效益明顯,陸續有村民加入連片種植的隊伍。覃金華和梁幫財請來技術人員,對村里種植的番石榴進行科學管理,并實現了當年掛果,而且市場行情比荔枝還要好。
示范的成功,激起更多村民種植番石榴的積極性,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14年,全村番石榴產量1萬多公斤,產值6萬多元。到了2016年,全村番石榴產量250多萬公斤,產值1500多萬元。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目前,番石榴產業成了良田村的扶貧攻堅支柱產業。
示范帶動
5月25日,在良田村的鮮果儲藏室,合作社社員正在收購果農陸續運送過來的番石榴。僅半天時間,就收購了2500多公斤番石榴,“這還是淡季,如果是旺季,那數量還要翻好幾倍哩!”
村民黃廣達2014年跟著合作社種植番石榴后,一年四季都有果摘,每天的收入有兩三百元。“兩三年下來,有樓房住,有車子開,兒子又快娶媳婦了,挺滿意。”黃廣達說。
良田村整村脫貧致富,輻射帶動了附近良江村等多個村子甚至多個鄉鎮發展番石榴種植產業。
去年以來,良田村145戶貧困戶中,有135戶參與了番石榴種植。目前,幫財合作社番石榴基地已發展成為浦北縣生態農業休閑觀光示范園番石榴基地,現有種植面積達1050畝,全年番石榴產量達420萬公斤,每年每畝田為農戶創造收入1.6萬元。
經濟的“翻身”,帶動了鄉村建設,良田村10戶以上的自然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2016年年底,良田村籌措資金700多萬元,完成新建基地觀光道路2100米,實施綠化、果化道路3000米。道路修通,不僅方便鄉親,也引來了游客,帶動了該村生態觀光旅游產業的發展,大大增強了發展后勁。
浦北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黃榮志介紹,良田村是縣產業扶貧的典范,目前全縣已建成產業扶貧示范點29個,覆蓋貧困戶3679戶。
?
?
相關鏈接:
廣西警方破獲特大涉瀕危野生動物非法交易案
暴雨襲擊廣西橫縣兩民房被洪水沖毀 4人遇難
廣西藝術家將促進與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相通
中國(廣西)—菲律賓企業家交流會在馬尼拉舉行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