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味道”“手工制作”……
端午節“私房粽”頻現朋友圈
省食藥監
衛生難以保證,慎買!
南國都市報5月30日訊(實習記者趙玉順)端午期間,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出現了賣粽子的朋友,大多打的是“媽媽的味道”、“手工制作”等私房牌。近年來,私房食品頻現朋友圈,銷售者往往配以自制食品的圖片或視頻,在朋友圈中進行售賣。但私房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呢?海南省食藥監的工作人員表示,由于私房食品的進貨渠道、烹制時的衛生條件等難以確認是否達標,建議市民謹慎購買。
私房食品頻現朋友圈
市民多未考慮是否安全
“海口的親們,我老媽開始包粽子啦,趕緊下單買我家的私房粽哦。”今年端午期間,海口市民王女士的朋友圈常有這樣的私房粽廣告。王女士表示,廣告都是自己的朋友發送或轉發的。
“家里很多年沒包粽子了,我就下單買了10個。”王女士說。她買的10個粽子花了110元,外加10元的快遞費。對于朋友圈的私房粽子,王女表示價格可以接受,味道也區別于市面上的粽子。并且,家庭自制的粽子讓她覺得更有“溫情”。
隨后,記者隨機走訪了數位海口市民。多數市民表示,朋友圈曾出現過“私房食品”的廣告,傳統節日期間則更甚。端午節賣私房粽子、中秋節賣私房月餅、元宵節賣私房元宵……此外,牛肉干、魚干、臘腸等也常在朋友圈以私房食品的面目出現。
“大家都至少見過面,沒什么好擔心的。”當記者詢問市民是否擔憂私房食品的安全問題時,大多市民表示不在意。只有少數市民表示,食品在快遞運輸的過程中可能會感染病菌。
省食藥監:衛生難以保證
建議謹慎購買私房食品
私房食品頻現朋友圈,那么,食品安全是否能得到保證呢?
30日下午四點,記者到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求證。該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網購相關條例,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便不能在網上銷售食品。而私人制作的食品基本上沒有相關證件,也無法開具發票。
同時,該工作人員表示,私房食品的進貨渠道、烹制時的衛生條件、制作人員是否帶有傳染源等都是“未知數”。即便私房食品在制作環節不存在安全問題,也可能因銷售者保鮮經驗不足,出現食品在快遞過程中感染病菌的情況。
私房食品雖存在安全隱患,但目前的監管卻面臨尷尬。該工作人員表示,在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規定中,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或自建網站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需要經過實名登記、明確責任等程序之后方可售賣。但其中,卻沒有提及對微信朋友圈銷售自制私房食品的監管。
“現在對這一塊的監管存在空白的尷尬。”該工作人員表示。
在朋友圈銷售自制私房食品存在監管尷尬的現狀下,該工作人員建議,廣大市民最好謹慎購買。對于已經購買的市民,建議保留相關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的截圖。如果發現買來的食品存在安全問題,可向當地食藥監反映并提供證據。
?
相關鏈接:
海南出臺食品攤販監管辦法 攤販制售食品須戴口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