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清華大學朝陽醫院,醫生正在為兩名男士進行呼出氣一氧化碳測定。當天是第30個世界無煙日,清華大學、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主辦2017年世界無煙日青少年控煙系列活動啟動會。記者方非攝
昨天是第30個世界無煙日,也是《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控煙兩周年。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通州區聯合舉行“世界無煙日”活動,發布最新“控煙”統計數據,兩年來,有876家單位因控煙不力,被行政處罰,罰款金額244.7萬元,3547人因違法吸煙被處罰,罰款金額18.54萬元。
876家單位被罰244.7萬元
控煙兩年來,效果明顯。市衛監所黨委副書記王本進表示,各類單位(場所)總體控煙合格率,由2015年6月的77%上升至今年的95%,而且這個合格率水平穩定了數月。從執法的大數據來看,各類場所無煙環境改善明顯。
兩年來,市衛計委共出動監督人員35.2萬人次,監督檢查17.58萬戶次,發現不合格單位13732戶次,責令整改12787戶次;有876家單位因控煙不力,被行政處罰,罰款金額244.7萬元,違法吸煙個人被處罰3547人,罰款金額18.54萬元。
過去的一年中,北京12320公共衛生熱線共受理控煙相關服務16212件,其中控煙知識咨詢765件,控煙政策咨詢2556件,控煙投訴舉報12891件;醫療衛生系統開展簡短戒煙干預756萬人次;戒煙門診服務5232人次,電話咨詢5400人次。志愿者巡查戶數15814戶次,開展宣傳活動1017場,張貼禁煙標志39004張,服務工時65685小時。
寫字樓衛生間成控煙難點
本市委托專業調查公司的暗訪顯示,48%的出租車內未張貼禁煙標識,48.4%的出租車司機允許乘客在車內吸煙,9.6%的出租車內有煙味……昨天,記者從市衛監所獲悉,目前本市違法吸煙的高發區主要集中在小餐飲、寫字樓的樓道和公共衛生間、娛樂場所、出租車內。
這些場所的違法吸煙行為之所以高發,原因在于管理不到位。如小餐飲,日常缺乏行業管理,既不提要求、也不檢查,餐飲服務行業人員流動大、準入門檻低、法制意識淡薄;再如寫字樓里的公共區域,管理界限不明確,樓道、公共衛生間、餐廳包間、KTV包間以及衛生間等地方的局部隱蔽或私密性較強,成為執法難點。
公共衛生間應裝煙感器
“拿餐廳來說,大廳控煙情況要好于包廂、衛生間等私密空間。”王本進透露,下一步,本市將針對公共場所的衛生間,聯系主管部門增加相關措施,如增加人員勸阻,增設技術防范,例如煙感器和聲控裝置等,以提醒、警示公眾在這些場所是不能吸煙的。“目前本市一些公共場所的衛生間已經安裝了煙感器和聲控提醒,接下來將不斷推廣。”
王本進表示,北京市有近400萬煙民,有統計的各類單位(場所)130多萬家,違法吸煙即便是小概率事件,每天也有大量存在。目前,執法人員有限,僅每天處理的50多起控煙投訴,就占用大量的時間,有時一起投訴要處理好幾次,執法人員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控煙要想做得好,不能簡單等待執法人員去檢查,一定要把日常管理做起來,發揮社會共治的作用。”
通州區將推廣“無煙樓門”
昨天,通州區發布“無煙通州”實施計劃。通州區衛計委副主任陳長春介紹說,通州區已經在西上園社區啟動了第一個“無煙樓門”,今年將在全區范圍內推廣“無煙樓門”,與樓門長簽訂協議,為住戶提供無煙科普的相關信息。“住戶們自覺履行無煙協議,一方面自己在家也不抽煙,另一方面對于到家里做客的朋友,也要提醒他們不要抽煙。”
各樓門可以主動報名,參與創建“無煙樓門”,區愛衛會將派出志愿者幫助社區進行控煙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控煙執行狀況的監管。
將加大校園控煙力度
昨天,本市還公布了《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知曉情況網絡調查結果,該調查針對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公眾進行。52.85%的網民表示最近去公共場所衛生間時看到過有人吸煙;16.7%民辦高校、14.3%普通高校、4.2%的中等職業學校發現了煙蒂,主要場所為男生宿舍樓、教工樓、食堂和教學樓。
“學校是培養孩子的地方,不能成了毒害孩子的地方。”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健樞表示,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為人師表,首先要給孩子做榜樣,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吸煙。希望未來教育系統和我們密切配合,加大對教職員工在校園內吸煙的處罰力度。
昨天,人大附中醫學社顧問老師梁慧媛帶著該校小社員們也來參加“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我們希望借助這個活動平臺,讓孩子接觸到控煙理念。”梁慧媛說:“回到學校后,我們將策劃一場由學生們自己組織的控煙活動,把煙草對健康的危害帶進校園,也通過學生帶給家長。”“吸煙帶來的危害太可怕了。以后在公共場所看到有人吸煙,我一定會勇敢地上前勸說!”小社員鄒灝迪認真地說。
?
?
相關鏈接:
海口秀英區“世界無煙日”宣傳控煙 共建健康無煙環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