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見過2003年渭南農田被淹、房屋倒塌的渭河水患成災時的情景,就知道如今這“一河清波,兩岸綠道,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的渭河美景是多么來之不易!而沿岸800里健身長廊的興建,則把渭河裝扮得更加美麗。
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是陜西人民的母親河。渭河流域涉及四市兩區48個縣區,承載陜西省60%人口、70%的經濟總量。2011年起,陜西省啟動渭河綜合整治工程,旨在把渭河打造成安瀾河、生態河、健康河,實現“堤固、洪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渭河沿線人口密度大、交通便捷通暢、經濟發展繁榮,是陜西省中心地帶和體育、文化需求旺盛地區。健身、健康成為民眾關注焦點。為了進一步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城區健身場地設施不足的難題,2015年,陜西省委、省政府決定充分利用、擴大渭河綜合治理成果,發揮工程綜合效益,建設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并將其列為陜西省重大文化項目管理。”陜西省體育局副局長董利介紹:健身長廊西起寶雞市金臺區寶雞峽渠首,東至渭南市潼關縣渭河入黃口,途經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楊凌示范區和西咸新區“四市兩區”。工程以渭河為軸,以大型濱河運動公園為核心,以渭河堤頂濱河綠道為線,以縣級健身設施場所為“點”,以市、區體育健身設施場所為“面”。點、線、面結合,打造沿岸城鄉“15分鐘體育健身圈”,打造一個集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頗具陜西特色的“最大的全民健身長廊、最美的體育景觀長廊、最現代的智慧健身長廊”。其規劃的主體由體育場地設施、體育景觀設施和附屬設施構成。2015年,陜西省體育局組織專家制訂了《“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建設指導意見》,在此基礎上形成整體規劃:總投資10.73億元,分3年實施,以健身園、全民健身中心、健身設施為主要形式,占地3325萬平方米,包括24個全民健身中心(園區)、19個運動公園、99個全民健身活動站點,各類體育健身場地及器材達13945個(件)。
“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將全民健身長廊與生態河流有機結合,不僅體現了國家對全民健身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而且展現了自然、生態、體育人文景觀與體育運動設施的完美結合。建成后的健身長廊為陜西人均體育用地增加0.31平方米,成為百姓健身、賽事活動理想場所,將有效改變陜西省各地市全民健身場地面積少的現狀,滿足群眾健身需求。”董利形象地把體育部門抓的“全民健身長廊”工程,比喻成在渭河綜合治理工程這套西裝上打的領帶,“隨著健身長廊逐漸建成完善、投入使用,這‘領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引領作用,為民眾所認可和稱贊。”
渭河兩岸健身道路總里程約550.65公里,河岸堤頂健身步道與自行車騎行道路已部分貫通,部分路段已安裝照明設施。渭南段已建成自行車道100公里,健身步道50公里,籃球等運動場地45個,健身站點50余處。寶雞已完成高新運動公園、渭河上馬營生態公園、渭河公園、人民公園、岐山健身長廊、眉縣健身長廊等項目部分健身場地設施的建設,并已對市民開放。咸陽段已建成咸陽湖、兩寺渡等全民健身示范園區。這些園區面積大、健身設施齊全,已成為廣大市民健身的中心區域。楊凌段體育公園已建成開放,24公里的自行車道也已建成投入使用。西安段目前已建成西安湖全民健身中心。今年年底,整個健身長廊建成后,預計渭河沿岸2公里范圍內服務人口約115.3萬人,5公里范圍內服務人口約224.5萬人。
老水利人、渭南市渭河綜合管理局工程科的郭峰,是健身長廊讓多彩渭河動起來、亮起來、火起來的見證者,他說:“渭南因為受地理條件制約,只能狹長發展,百姓健身的場所很少,城里公園都有限,就別提健身場地了。如今,河堤加高了2米,加寬了30米,利用河堤做健身站點,深得民心,大受歡迎。渭河岸邊的運動廣場上有近100件健身器材,24塊乒乓球場地,12塊羽毛球場地,可以輻射周邊6個村子居民來健身。城中心距離這里大概15分鐘車程,城區居民早晚來這里健身,方便舒適。去年,我們在河堤上建了自行車道,一共是50公里的彩色路面,還有12公里的運動步道、50公里慢行道。現在,很多單位、協會都來這里舉辦活動,因為這里有這么多健身設施,生態環境又這么好,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現在這里的人氣很旺、人流量很大。許多商家也被吸引過來,賣水、賣零食,還有租賃旅游觀光自行車等服務。今年‘五一’期間,觀光自行車老板一天就掙了4000多元……”
2016年,“美麗鄉村”農民籃球賽、“美麗渭河動起來”自行車賽、“絲綢之路”公路自行車賽、國際籃球邀請賽、楊凌馬拉松、“絲綢之路·美麗大荔”中國渭南國際馬拉松賽等有人氣、接地氣的精品賽事,不僅讓百姓在家門口欣賞到高水平體育賽事、帶動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區域經濟的發展,而且也向世人展示了800里秦川山水之美、歷史之美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記者賈海紅 付媛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