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大森店村曾是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遠近聞名”的窮村,2015年全村整體脫貧。按理說,村黨支部書記鮑際英肩上的擔子小了不少,但在記者駐村調研的20多天里,卻發現他經常眉頭緊鎖。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井桿要自立”——一個脫貧村黨支部書記的心愿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6-05 11:44

      新華社石家莊5月22日電(記者李亞紅)大森店村曾是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遠近聞名”的窮村,2015年全村整體脫貧。按理說,村黨支部書記鮑際英肩上的擔子小了不少,但在記者駐村調研的20多天里,卻發現他經常眉頭緊鎖。

      記者問原因,這個被曬得黝黑的漢子望著漫山遍野的果樹說:“靠外力實現的脫貧,有可能像手扶井繩,手一松就出溜了。啥時候能像井桿一樣,能扶起來又能立得住,就不怕了。”

      “帶著大伙兒找一條新路”

      青龍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大森店村祖祖輩輩就被夾在兩個山溝里,房前屋后犄角旮旯都被鄉親們開墾出來,即使如此人均耕地仍不足1畝。

      劉海茹2002年嫁到這個村時,村里沒一條像樣的路,出村必經之路被一條河隔開,“夏天蹚水,冬天走冰”,“狼進村兒都要釘掌”。

      “當時,沒人愿意挑頭兒,村里的黨員只好輪流當村支部書記。”65歲的鮑振起說。

      2001年底,村黨支部開了兩天會,決定讓年輕人上。那年鮑際英31歲,村委會“欠著20多萬元的饑荒”。

      這個事在家里炸開了鍋,家里人也不支持。“他爹不同意,說你要干就斷絕父子關系。”鮑際英的母親回憶說。

      “老人是為咱好。”鮑際英說:“大伙兒信任,我就得帶著大伙兒找一條新路。”

      咱村只有山,干什么能掙錢?2002年春,鮑際英召集村黨支部、村委會研究決定,栽果樹。幾個月工夫,資金跑下來了。可是,村里世代種大豆玉米,要栽果樹很多人有顧慮。

      鮑際英二話不說,扛著把鍬先翻了自家的地,又帶領村民開荒坡栽黃冠梨樹苗。兩年后的秋天,栽了梨樹的村民收獲了“黃金梨”,有了收入。

      見此,全村都動起來了。2007年鮑際英又張羅著成立果品合作社。鮑承志第一批入股合作社,除了分紅,在合作社拾掇果樹、施肥打藥,也都有收入。村里還成立了養羊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等,村民收入不斷增加。

      后來,秦皇島市科協的精準脫貧駐村工作組來到村里,手把手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村民們感到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大家伙兒勁往一處使”

      2014年,全村246戶,有238戶搬進了新區的樓房。

      不少村民告訴記者:“別看鮑書記現在看著這房子樂顛顛地,當初也犯愁著呢。”

      2009年,鮑際英盯準了縣里易地搬遷政策,召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村民代表商議建新農村。按當時的政策,村民可用老房子、宅基地置換樓房。

      “哪有這種好事?”幾乎沒人相信。有村民代表說:“你要是能蓋樓,我家村口那塊平地讓你蓋。”

      這是村里唯一一塊窄長條平地。鮑際英絲毫沒猶豫: “你要是簽字,就在那兒蓋。”

      征地、賠償、平整,就要開工建設時,市里的易地搬遷政策發生變化,原先不用出資的村民,按照新的政策需要出一定的錢。鮑際英一下子坐在了“火山口”。村民們涌進他家吵著要說法。

      “壓力太大了,幾天幾宿睡不著。”鮑際英說,后來村里開會研究,如果大家愿意蓋就集資,不愿意蓋就把征來的地退回去。

      “沒想到,幾天內就有100多戶交了錢。”鮑際英說,那就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后來政府也給了資助,新區終于建了起來。

      現在,大森店村成了先進標桿,很多村來參觀學習。可是鮑際英不滿足,又提出“村里的發展,要從零開始。”

      “自從去了華西村,書記就把那兒當‘榜樣’了。”村委會主任鮑承安說。

      “寧扶井桿一尺,不扶井繩一丈”,鮑際英用一句當地俗語給大家伙兒鼓勁兒,大意是井桿能扶直,井繩扶不起來。有些村民致富的“志向”還沒立起來,“大風刮油炸糕都不知道張嘴”,鮑際英決心要拉著他們走。

      “要走共同致富路”

      只要有空,鮑際英每天都到老村子走走。他記掛著依然住在山溝里、沒錢集資建樓房的家庭。其中,大部分是五保戶、低保戶。

      63歲的鮑承坤是低保戶,曾患過腦血栓,兩個兒子長年外出打工,他一個人住在老房子里。房屋一度成為危房,還是村里幫著加了固。

      “鄉親們怕生病啊,每次看著他們的境況,尤其是得大病的人,我也很犯愁,出路在哪里?”鮑際英對著記者,眉頭又鎖起。

      如何讓鄉親們在致富路上不掉隊,是鮑際英最操心的事兒。

      根據他的規劃,村民們搬到大森店新區后,騰出來的100多套老房子可以改造成農家院,重點發展鄉村旅游,等集體經濟壯大了可以給五保戶、低保戶等困難家庭更多照顧。

      鮑際英把這些想法都放到了村委會展板上——戶戶有股份、天天有錢賺、人人得幸福。現在,鮑際英時常對著辦公桌對面張貼的村五年規劃冥思苦想:脫貧不是目標,真正的目標是要讓村民富起來。

      談到發展農家休閑游、采摘游時,記者多次聽到他說要“打造”大森店,有的村民搞不懂,但是他們說跟著鮑書記,心里就有主心骨,踏實。

      “走共同致富路,讓村民真正幸福。” 大森店村委會大門外寫著的這個大標語,是鮑際英和村民們共同的愿望。

      “井桿雖然扶起來了,還要自立,要像樹一樣扎根。”鮑際英說。

    ?

    ?

    ?

    相關鏈接:

    作風硬才能啃下脫貧硬骨頭
    陵水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系統上線 手機可查脫貧情況
    產業扶貧助力脫貧不返貧——甘肅定西一個貧困村的脫貧實踐
    【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蹲點日記】寧夏蔡川村:小資金撬動大脫貧
    江西石城:貧困村民端上脫貧“旅游飯碗”

    ?

    相關鏈接:
    江西石城:貧困村民端上脫貧“旅游飯碗”
    【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蹲點日記】寧夏蔡川村:小資金撬動大脫貧
    產業扶貧助力脫貧不返貧——甘肅定西一個貧困村的脫貧實踐
    陵水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系統上線 手機可查脫貧情況
    作風硬才能啃下脫貧硬骨頭
    [來源:新華社] [作者:] [編輯:程小欣]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