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家
外賣平臺發展導致污染物增加,確實有道理。外賣平臺要對此提出應對之策,來履行企業環保責任。不過也要看到,相關產業政策的缺陷,以及垃圾回收處理體系的不完善,大大加劇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6月5日,由阿拉善SEE公益機構主辦的“第五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及第七屆SEE生態獎”在京舉行。華遠集團原董事長、阿拉善SEE第五屆理事會會長任志強表示,當外賣平臺增加的時候,我們做了調查,垃圾成倍成倍的增長,污染物,就是那些包裝品在成倍成倍的增長,怎么辦?
這一觀點,引起了不少共鳴,也有反對。
外賣平臺有沒有責任?當然有!外賣帶來便利,激發了需求,自然也增加了各種垃圾副產品的產出。
面對外界批評,外賣平臺應反思自身的不足。外賣平臺或許無法強制餐飲企業行為,但至少,在訂餐平臺的管理和推廣上,應有綠色意識,通過激發商家的智慧和動力,推動外賣垃圾的“減量”。
不過,如果把板子只打在訂餐平臺身上,也失之偏頗。相關產業政策的缺陷,以及垃圾回收處理體系的不完善,大大加劇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在許多發達國家,食品外賣產業都很繁榮,為何這些國家沒有嚴重的外賣垃圾污染?原因就在于,在這些國家,紙質以及可降解餐盒,是外賣包裝的主流。而在國內的餐飲行業,出于成本的考慮,商家大多選擇便宜的塑料餐盒,而棄用可降解的紙盒等綠色餐盒。塑料餐盒的制造成本低,但環境成本卻非常高昂。
所以,國家應當通過稅收杠桿,大幅提高塑料餐盒的使用成本,同時降低紙盒等綠色餐盒的使用成本,如此才能遏制住外賣包裝污染的源頭。
外賣包裝污染,也暴露了眼下垃圾回收處理體系的落后。我們目前的垃圾處理仍然處于粗放階段,并沒有形成有效的分類回收處理體系。
在日本,對于外賣餐盒的前端處理,是由點餐人承擔的。這些餐盒被使用后,點餐人必須承擔清理工作并送往指定的回收點。
外賣包裝作為可回收的資源,卻沒能有效回收,結果成了惹人生厭的垃圾。這既造成了污染,也帶來了浪費。
我們需要外賣訂餐平臺積極履行自己的環境責任,不能對增加垃圾的問題視而不見。同時,我們也需要政府主導之下的,針對外賣包裝和垃圾回收處理行之有效的公共治理機制。
□于平(媒體人)
?
?
相關鏈接:
點外賣更放心 上海食藥監局與訂餐平臺共享數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