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與雪域高原上的其他藏族群眾一樣,56歲的都杰一家放牧、種青稞。不一樣的是,都杰家里的藏式房屋、山林草場、馬匹牦牛,甚至放牧、種植等生產生活方式都是外來游客可以體驗的“景點”。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國家公園里藏族村民的“生態轉身”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6-07 11:30

      與雪域高原上的其他藏族群眾一樣,56歲的都杰一家放牧、種青稞。不一樣的是,都杰家里的藏式房屋、山林草場、馬匹牦牛,甚至放牧、種植等生產生活方式都是外來游客可以體驗的“景點”。

      都杰的家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普達措國家公園內。國家公園讓都杰和村民們迎來了“生態轉身”:不再砍樹打獵,而是成為景區生態的維護者和受益者。

      “把山水保護起來,多好!”

      “瞧,我們村子成為景點。大家不砍樹不打獵,把山水保護起來,子孫也能享受到,多好啊!”都杰黝黑的臉上堆滿笑容。

      雪山皚皚、湖泊清澈、鮮花遍地……普達措國家公園平均海拔近3500米,擁有湖泊濕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動植物等,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

      洛茸村民小組是個藏族村落,都杰等村民世代沿襲著農耕和放牧傳統。如畫的風景和濃郁的風情,起初并未給村民們帶來舒心的生活。

      都杰從小就看見村民砍樹建房、撿樹枝當柴火,貧窮匱乏的景象深深烙在都杰的腦海中。“為了生活,大家也沒更好的辦法。”在村民的眼中,山水很美,但生活貧困,只能靠山吃山。

      屬都湖、碧塔海曾屬兩個景點,周圍村民自發組織“牽馬游”的項目,馬匹最多時超過800匹,還在草甸上賣食品、燒烤……人馬踐踏對地表、植被產生了嚴重破壞,無序的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令人觸目驚心。

      2006年,按照“政府主導、保護優先、特許經營、社區共榮、社會監督”的原則,當地開始了國家公園方式的嘗試,將屬都湖、碧塔海等區域劃分為嚴格保護區、生態保育區、游憩展示區、傳統利用區。

      保護區由約141平方公里增至現在的約602平方公里。“公園以4.58%的面積開發利用,有效保護了95.42%的區域。”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唐華說,明確了功能分區,使更大范圍的動植物和人文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建立利益共享機制

      目前,我國的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在進行。

      專家認為,國家公園既不是單純供游人游覽休閑的一般意義上的“公園”,也不是主要用于旅游開發的“風景區”。它是由國家劃定和管理的自然保護地,旨在保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區發展等功能,是實現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區域。

      國家公園、生態反哺、環衛工人……這些“新詞兒”剛傳到洛茸30多戶村民耳中時,大家很懵懂,畢竟放牧、打獵、耕種已成為習慣。

      但變化已悄然來臨。為了草甸不再受到馬匹踐踏,森林得到保護,村民退出景區內的燒烤、擺攤、騎馬等經營活動,公園給村民發“補助”。

      “國家公園要實現保護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的目標,就要充分考慮原住民的利益配置關系,做到保護與利用并重,構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復合生態系統,發揮好復合生態效益,實現一舉多贏。”唐華說,重要的是建立了利益共享機制。

      公園涉及的2個鄉鎮、785戶村民得到反哺。按照約定,公園社區的利益補償合同實行5年一定,第一輪每年反哺資金近1000萬元,現在每年反哺資金2000萬元左右。除反哺資金,迪慶州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普達措旅業分公司優先聘請園內村民,并實施相關幫扶舉措。

      土木結構的藏式民居屋頂覆著鐵皮瓦,院內的面包車、屋內的各類家用電器不斷映入眼簾……都杰的家既傳統又時尚。“領著補助,賺著工資,還不耽誤放牧種地,你說這生活有多美?”都杰說。

      “我們身份是牧民、農民,還是園民”

      廳堂內,火塘上茶壺冒著熱氣,爐火映紅了都杰的臉龐。他13歲的孫子杜吉七林手持遙控器調試著電視頻道。都杰打開了話匣:

      12畝地種青稞、土豆等作物自家食用;養了30頭牛,放牧主要由都杰母親七林卓瑪負責;公園給一家的補助5.4萬元;撿松茸至少賺幾千元……

      都杰是護林員,巡山、開會、宣傳禁伐禁獵、森林防火是他的工作內容,年收入超過2萬元。

      都杰的妻子去年輪值當景區環衛工人,年收入超過2萬元。“我負責5公里的屬都湖棧道,旅游旺季時一天能清理幾百公斤垃圾,景區干凈了,辛苦也值得。”

      都杰的兒子是景區的巡護隊員,還負責救助發生高原反應等情況的游客,月收入2000多元。去年6月他救助了一名突發高原反應昏倒在地的女游客。

      都杰的兒媳也在景區當環衛工人。

      都杰說:“我們身份是牧民、農民,還是園民,干著公園里的工作,天天免費看著你們花錢才能來看的風景。”

      不打獵不砍樹,也不煙熏火燎燒烤,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全家年收入超過10萬元,而當年也就幾千元。談及變化,都杰感嘆不已。

    ?

    ?

    相關鏈接:

    記者蹲點筆記⑥——來自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上灘村的報告
    心懷夢想 地質報國——記中國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多吉
    《藏族婚禮贊辭卷·旺什代海婚俗》出版
    藏族人適應高原又有新的基因秘密

      

    相關鏈接:
    藏族人適應高原又有新的基因秘密
    《藏族婚禮贊辭卷·旺什代海婚俗》出版
    心懷夢想 地質報國——記中國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多吉
    記者蹲點筆記⑥——來自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上灘村的報告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王長山 楊靜]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