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15點15分,范中雨手機顯示:貴州省羅甸火龍果基地溫度31.4度,濕度34,太陽輻射降低了60,火龍果生長狀況良好……
這位長期在北京、貴州等地奔波的“新農人”,已習慣通過手機了解基地經大數據信息采集形成的火龍果“種植日志”。
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的羅甸縣,是“中國火龍果之鄉”,全縣種植火龍果6.44萬畝。當地年均19.6度的氣溫和晝夜溫差5度的氣候環境,讓這個山多地少條件差的貧困縣,生產出的火龍果味甜、汁多、口感好,產品往往一上市就熱銷一空。
2015年5月,瞅準羅甸縣火龍果優良的生產條件和廣闊的市場前景,范中雨所在的北京金禾天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50萬元在該縣流轉220畝山坡地,栽種了1.8萬株山地火龍果。看著滿山的火龍果,范中雨當時信心滿滿,認為豐收在望。
但內心的期待,不一定長出豐碩的果實。“我們入場生產一段時間后發現,貴州‘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環境,與海南、廣西等地的火龍果基地生產環境完全不同,這里山與山之間的土壤酸堿度、土地肥瘦程度、病蟲害孕育條件都不完全一致,需要基于大數據的信息采集、分析比對,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各個區域的最佳種植方案。”范中雨說。
以基地一樁火龍果(一樁有兩三棵果苗)為例,經過兩年20季(羅甸火龍果一年產10季)的大數據分析,范中雨發現一樁火龍果若留35根枝條、五六朵花苞,結出的果實達到0.6斤/個至1斤/個,結果不良率由之前的40%下降到現在的10%以下,改變了過去結果大小看運氣的狀況。
同時,為保證基地火龍果的優質穩產,公司分區塊進行了火龍果有機肥與無機肥用法用量的大數據比對。“經大數據收集分析,我們發現施用3:4左右的有機肥與無機肥,每畝火龍果可優質穩產2000斤以上。”基地技術負責人熊啟源說。
把握火龍果采摘時段,公司也有一套大數據支撐。“火龍果采摘早了,影響果實品相和口感;采摘晚了,影響火龍果后期銷售。”范中雨說,為把握采摘時段,基地氣候儀每天都采集氣象數據,如果基地溫度連續高于10攝氏度,積溫達到516攝氏度時,火龍果適宜采摘。
靠近廣西的羅甸縣,雨水充足,而過多的雨量也可能讓火龍果“犯病”。利用基地濕度監測和物聯網圖像拍攝系統,公司建立了一套大數據病蟲害防治模型:如果基地濕度連續7天達到60度以上或圖像拍攝到10%的火龍果面積出現病癥時,病蟲害防治模型將自動預警,提醒管理人員及早防范處置。
如今,范中雨的大數據山地農業實踐,不僅給基地帶來了每年35萬斤至40萬斤的穩產效果,也激發了北上廣等地300多名消費者的眾籌熱情。
“通過公司微信生產日志,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羅甸縣火龍果的生產狀態,這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北京市民黃為說,2016年他1500元眾籌了基地的10樁火龍果,吃到了300多斤帶著清香味的果實,今年他準備繼續眾籌10樁火龍果。
采訪結束時,范中雨表示,公司將充分發揮大數據火龍果種植的示范作用,通過與政府、火龍果協會合作等方式,為羅甸縣1.24萬果農提供精細化種植服務,幫助更多貧困群眾種果脫貧。
?
?
相關鏈接:
迪麗熱巴大學素顏照畫面曝光 整沒整一眼就知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