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陳耀霖
起源于2004年的中超聯賽有些年頭了,然而在A股尚難覓中超俱樂部的身影。近日,曾于2007年在聯賽上奪冠的長春亞泰宣布試圖向A股發起沖擊。與大多數商業模式相比,足球俱樂部在盈利上面臨著“難以承受之重”。球員身價逆天,成本居高不下,中超俱樂部普遍虧損給長春亞泰的上市蒙上了一層陰霾。不過,雖然戰績連年沉悶,但長春亞泰卻是2016年兩家盈利的足球俱樂部之一。
“足球俱樂部在我眼里就是賠本賺吆喝。”一位中超聯賽的球迷告訴記者。歐迅體育董事長朱曉東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朱曉東認為,長春亞泰要保證盈利持續性,“戰績沒法太好”,足球俱樂部的盈利必須建立在成本、戰績的平衡上。
戰績與盈利不可兼得?
本賽季對長春亞泰來說并非順風順水。截至6月4日,在一共完成的12場中超聯賽中,長春亞泰七負兩勝三平。然而,長春亞泰似乎并不甘心沉悶地結束賽季,而是在場外開始了一場新的“比賽”。
6月7日,長春亞泰官網上醒目地掛出通知,表示其加快了推進在證券市場上市的戰略目標,于近日向中國足協中超聯賽執行局遞交了俱樂部申請上市的報告。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長春亞泰第一次試圖領先其他球隊在資本市場上搶攻射門。
2007年,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提出,在國家政策允許下,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一定會成為首家上市的中超俱樂部;2015年,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首次向中國足協提報上市申請;今年6月,俱樂部基于21年的發展歷程,再次向中國足協提報了上市申請。
對于足球俱樂部來說,要滿足IPO標準具有相當的難度,不僅有股本的要求,還有盈利等其他方面的要求。用足球術語來說——“身價高、帶球穩、能進球”。
記者撥打長春亞泰辦公室的電話,對方明確表示,俱樂部是尋求主板上市,而非掛牌新三板。對于具體的進展,對方表示現在時間不成熟,未明確回應。
從戰績水平來看,長春亞泰并未成為中超佼佼者。
2010年以來,亞泰最高沖上積分榜第6位,再不復2007年登頂的輝煌,2014年以后都在10位以下,戰績略顯沉悶。
但從盈利水平來說,長春亞泰卻頗值得關注。
2016年底,肆客足球和歐迅體育發布了《2016中超聯賽商業價值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提到了俱樂部的收入盈虧情況。按照其中的數據,2016年長春亞泰比賽名次排名第12位,收入達2.65億元,在整個中超俱樂部中處于中下游水平。然而,長春亞泰反而成了中超俱樂部中的“盈家”——收支相抵后,其盈利2256萬元。
球隊戰績不占優勢,營收規模小,但盈利卻高居第一梯隊。足球俱樂部盈利與否與球隊戰績的關系到底有多大?
朱曉東告訴記者:“如果追求戰績最大化,買入天價球員后成本必然上升,壓縮盈利。如果盈利最大化,戰績或許就下來了,但戰績太差了,集團給的投資又少了。”按照他的理解,長春亞泰要保持盈利持續性,必須實現成本和戰績的“平衡”,同時要開展青訓業務等進行“開源”。
中超盈利路漫漫
長春亞泰能否順利成為“足球第一股”,尚存許多變數,而中超俱樂部大多數處于虧損狀態卻是不爭的事實,并且虧損狀態或許很難在短期內改變。
《報告》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6賽季,中超16支球隊總收入為72.3億元,總支出達到82.9億元,總體虧損10.6億元。其中,除延邊富德和長春亞泰盈利外,其余14支球隊都處于虧損狀態。
《報告》的聯合發布者之一、肆客體育CEO顏強曾對記者表示,如果保持現有的收支狀況不變,未來3~5年,也很難想象有任何一家能保級的中超俱樂部能實現賬面上的盈利。
那么,為何中超俱樂部普遍難以盈利呢?
《報告》顯示,主要原因還在于俱樂部的人員支出過于龐大,導致其正常運作難以收回成本。去年,整個中超俱樂部教練團隊薪資支出達到5.5億元,引援轉會市場規模更是超過了40億元。其中,虧損較嚴重的上海上港,一位外援的引進就花了5580萬歐元(約合4.12億元人民幣),投入之巨可想而知。
雖然虧損嚴重,但中超俱樂部并非沒有登陸資本市場的先例。以近年來較為突出的恒大淘寶(834338)為例,該公司在2015年11月掛牌新三板。在管理層分析中,其主要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為:投入資金運營職業足球隊,形成可持續的商業生態平臺。通過向球迷銷售比賽門票、球迷周邊商品等獲得銷售收入,并幫助廣告主向目標受眾群體投放廣告獲得廣告收入或其他授權收入。
“體育俱樂部的商業模式近百年來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就是門票銷售、廣告授權和周邊衍生品這三塊。”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對記者表示,現階段中超在經營俱樂部層面確實比較簡單粗暴——股東方直接投錢,買更好的外援,獲取賽場外的關注度和投機收益。這也是一些投資方持續虧損卻還要加大投入的主要動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