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外交這一概念自2015年提出以來,迅速成為行動和實踐,走向外交前沿。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在達沃斯共同啟動中瑞旅游年。2017年6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共同為“中國—歐盟旅游年”標識揭牌。筆者認為,今年必將成為旅游外交深化的里程碑之年。
首先,旅游年活動接連納入首腦外交行程,標志著旅游外交已從實施國家外交戰略的獨特手段變為常規手段和有力支撐。
過去兩年,中國旅游外交成果豐碩,2015年、2016年成功舉辦的中韓、中印、中美、中國—中東歐、中墨等5個旅游年實踐表明,旅游外交在促進國家間政治關系、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和傳播本國文化、展示文明成果、提升國家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和文化認同感等方面作用顯著,得到各方高度認可。在2017年中國國家整體外交工作部署中,旅游外交所占分量日益加重。
從旅游外交的主要載體——旅游年舉辦的情況來看,2015年、2016年中國共舉辦了5個旅游年活動。今年已舉辦了中瑞、中澳、中丹、中哈、中國—東盟等5個旅游年的開幕式,舉辦次數之頻密,規格之高大,均創造了中國旅游外交史上的許多首次。將旅游年外交活動轉化為可持續的制度建設,有望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頂層設計的考慮內容之一。
第二,旅游外交活動納入國家外交戰略整體統籌,標志著旅游外交要超越旅游領域國際合作的角色定位,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上有所作為。
2017年之前,旅游外交就是做好旅游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但近2年來的實踐表明,開展旅游外交,不僅能夠擴大國家間旅游交流規模,拓展旅游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給旅游產業本身帶來“紅利”。還能夠為國家間關系發展培育更為厚實的民意和社會基礎,具有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突出強調,要實施旅游外交戰略,開展“一帶一路”國際旅游合作,拓展與重點國家旅游交流,創新完善旅游合作機制。旅游外交已由部門推動上升為國家戰略,旅游外交正走向全面、系統、規模化地服務國家整體戰略進程之中,旅游外交服務國家戰略之網越織越密。
第三,旅游外交活動向深度廣度發展,標志著旅游外交將在服務與推動中國旅游企業“走出去”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旅游外交提出的時間雖然不長,卻具有非凡的活力,究其原因在于自身產業的發展。目前,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出行國家,年出游人次達45億,龐大旅游市場為實施旅游外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受益于旅游外交活動的積極開展,也為中國旅游企業的“走出去”提供動力和政策支持。
仔細觀察每一個旅游年的舉辦,可以發現活動并非局限于舉辦開閉幕式這樣的禮儀性活動,還有整體的統籌謀劃,在每一個旅游年都簽署了系列合作協議,設置了一攬子富有廣度、深度的活動,極大優化了中國旅游企業“走出去”的發展路徑。如:6月2日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與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工業、創業和中小企業總司關于落實2018年舉辦中國-歐盟旅游年的協議》,約定在旅游年框架下舉辦一系列旅游活動,增強雙方旅游合作。6月5日,中國國家旅游局和哈薩克斯坦文化與體育部在北京共同主辦的中哈旅游合作論壇,設置了中哈專場旅游推介會與中哈旅行商洽談環節。北京、安徽、海南、新疆等地和阿拉木圖市、阿克莫拉地區、南哈州、江布爾州旅游部門和企業代表展示了各自的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并面對面洽談業務。旅游產業發展與旅游外交布局,呈現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大好局面。
從發展的角度觀察,旅游外交雖然年輕,但兩年來,中國旅游外交主動發力、積極進取,雙邊、多邊旅游合作活動精彩紛呈,在主動融入國家外交大局中有效發揮了自身獨特優勢。相信在2017年,旅游外交更加自信和更加成熟,成為深化旅游外交的里程碑之年。
?
?
相關鏈接:
大連中山區旅游業由“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