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由鄭州市紅十字會主辦,鄭州紅十字醫用組織庫中心協辦的鄭州市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座談會在鄭州舉行。從2014年開展相關工作以來,截至2017年5月底,鄭州市紅十字會共完成人體器官捐獻247例,遺體捐獻32例,眼角膜捐獻30例。
當日,鄭州市文明辦、鄭州市紅十字會領導與河南省器官移植醫院、醫學院校、捐獻志愿者代表、媒體代表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以下簡稱“紅十字會法”),探討該市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工作。
69歲的與會代表吳樹林有著雙重身份。他既是遺體捐獻者的家屬,同時他自己也是遺體捐獻志愿者。
“我的一個同學在1997年實現遺體捐獻,2009年,我父親捐獻了遺體,享年100歲,2016年,我大姐去世捐獻遺體,享年88歲。”吳樹林表示,三位親屬、朋友的遺體捐獻,他都參與其中。“特別是和解剖教研室的老師接觸后,更加了解了人體解剖在教學和科研上的意義,遺體捐獻是一項十分高尚、神圣的事業。”
2016年3月,吳樹林在鄭州紅十字醫用組織庫中心領取了《鄭州市公民志愿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完成了遺體捐獻的相關手續,自己也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愿者。吳樹林指定在自己去世后,遺體捐獻給河南中醫藥大學,供中醫科研和教學實用。
吳樹林告訴記者,他已沒有對失去生命后的后顧之憂,并且為自己在失去生命之后仍然可以為中醫學的進步貢獻力量而感到自豪。
今年5月8日正式實施的新修訂的紅十字會法,將參與、推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明確為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社會各界對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的高度重視以及對紅十字會的信任。
目前,鄭州市對器官、遺體捐獻工作越來越重視,志愿者的愛心得到了應有的尊重。鄭州市的遺體捐獻者都可以在河南中醫藥大學設立的告別廳開追悼會,供親友和社會人士緬懷。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體器官、遺體捐獻仍有不少困難。
“目前河南省還沒有遺體器官捐獻的法律法規,并且遺體捐獻的程序還不完備、不明確,社會宣傳力度也不夠。”河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的陳四清教授認為,在社會上宣傳遺體捐獻的意義和作用外,至少要讓人民群眾知道鄭州市有鄭州紅十字醫用組織庫中心是專門負責遺體捐獻工作的。
鄭州市文明辦副主任姬月蓮表示,做好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捐獻志愿者不僅是捐獻工作的熱心人和宣傳員,更是城市文明的一道靚麗風景。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愛心機構加入到這項光明事業,挽救更多生命,傳遞更多正能量。
目前,河南省具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共有六家,分別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解放軍153醫院、鄭州人民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三年來,鄭州市紅十字會共完成人體器官捐獻247例,遺體捐獻32例,眼角膜捐獻30例。(完)
?
相關鏈接:
長沙16歲少年因腦溢血去世 捐獻器官讓7人煥發新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