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車位停路邊,地上大字看不見
電動車樓下放,哪管通行便不便
生命通道
就怕萬一
昌茂澳洲園,被亂停放電動車堵塞的樓道口。
昌茂花園,被擠占的消防通道。
小區的消防通道,承擔救援重任。然而南國都市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海口一些小區公共消防通道被電動車、雜物等擠占堵塞,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小區亂象
電動車、雜物“占領”樓道
夏季是火災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海口部分小區發現,居民在樓道內堆放雜物、舊家具等易燃物,還在樓梯口停放電動車亂搭線充電,存在堵塞樓梯影響人員疏散、極易引發火災等重大消防隱患。
海口市金貿西路世貿天驕小區王女士說,樓道里的裝修垃圾影響環境衛生不說,還擋住了平日里出行的道路。
在昌茂澳洲園小區記者看到,不少樓梯道口電動車亂停亂放占據了消防通道,原本樓梯口寬度只有一米多,被擠占后,兩人同行都成困難。居民林女士說:“經常有人隨意停放電動車、自行車,樓道口充電線亂拉、電動車亂停,夏季高溫,一旦引起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消防通道成了“停車場”
物業為難
無處罰權拿亂停車輛沒法子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意停車堵塞消防通道最為嚴重的是一些老舊小區,因為這些小區多數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人們的出行工具以自行車為主,小區設計中根本沒有規劃停車位。
沒車位的小區亂停亂放,有車位的小區對此也犯難。昌茂綠城小區物業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區內地上、地下加起來一共300多個停車位,但仍供不應求。小區有規定,嚴禁占用消防通道,但仍有些車主因無處停車占據消防通道。對于樓梯口停放電動車他們會勸阻,為此物業人員與車主曾多次發生矛盾。但對于這些擅自停在消防通道的私家車主以及電動車,物業因無處罰權,只能貼公告、勸阻。
昌茂綠城小區物業公司稱,將聯合公安、消防等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如果發現有人私占消防通道,直接向消防、派出所舉報。
記者將走訪發現的上述情況向海口消防96119熱線舉報,工作人員記錄后表示,24小時內將到現場,核查屬實將當場責令其整改。
律師說法
應加強監管和處罰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都不應該擅自占用小區內的消防通道。
海南瑞來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律師說,根據我國《消防法》相關規定:占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妨礙消防車通行的,對于單位,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于個人,處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經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強制執行,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對于將車輛隨意堵塞消防通道并妨礙消防車通行的,消防部門作為監督管理機構,有權對車主或物業公司進行處罰,經責令改正仍拒不改正的,強制執行,執行所產生的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記者手記
別拿生命當賭注
對于消防通道被堵的問題,固然,物業、城管、消防要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嚴格履行監管職責,嚴懲違法行為。但是,這是一種被動監管,物業人員、執法人員不可能時時刻刻守在消防通道上,更多的時候,需要靠車主、業主等當事人的自覺守法,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意識,把好消防通道的第一道關口。
“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微”,很多人把車停在消防通道上、把雜物堆在消防通道上,都抱著一種僥幸心理,以為堵一兩次沒事,就算發生火災,再把車和雜物移走也不遲。然而,烈火無情,大火一旦起來了,時間就是生命,此時,保證疏散通道、救援通道的暢通,對搶救生命是至關重要的。很多導致人員傷亡的火災的發生,正是由于平日里的疏忽大意導致的。
消防不是兒戲,別拿生命當賭注。
讓出消防通道,是對生命的尊重。為自己,也為別人。
南國都市報記者在昌茂花園看到,多處居民樓路邊兩側有黃色標線,但小區消防通道兩側仍停滿私家車和電動車。
記者發現,進出小區的主干道也是消防車出入的主要通道,盡管路中央寫著“消防通道禁止停車”八個大字,可依然有不少車輛占用了小區出口一半道路。
昌茂花園龍發區10棟和3棟之間有個小花園,最窄的地方僅容一輛汽車通過,一旦被堵,消防車就無法通過。“這幾年買車的人多了,我們小區晚上很難找到地方停車,大家都只好見縫插‘車’。知道堵路不好,但沒辦法。”居民陳先生說。
你身邊哪些公共空間被“占領”
快來吐槽
《南國都市報》針對被擠占的公共空間推出系列報道,希望通過該組系列報道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進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歡迎市民撥打本報熱線966123,或者關注南國都市報微信公眾號,把你身邊發生的擠占公共空間的現象告訴我們,圖片、文字均可。如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把你的“高招”告訴我們吧。
《消防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發現上述行為,物業管理部門和市民可撥打96119舉報。
?
?
相關鏈接:
海口一小區消防通道變停車場 消防大隊立即到場查處整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