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人機投身環保領域,就能變成“執法利器”。6月初,成都市環保局利用無人機鎖定了兩家涉嫌非法排污的企業。無人機儼然成為環境執法人員的“千里眼”,環保新利器。無人機怎么及時發現環境違法行為,如何取證?帶著這個疑問,成都商報記者走進成都市環境應急指揮保障中心,揭秘無人機是如何讓非法排污無處藏身的。
無人機升空
偷排偷放無處躲藏
廠區內機器轟隆,工人正在緊張生產,廠區內一根15米高的排氣筒,一股股青煙排入空中……這一切,都被空中的無人機清晰地拍了下來。通過無人機傳回的資料,執法人員判定這肆意排放的廢氣沒有經過處理。
這是6月7日成都市環境監察執法支隊會同新都區環境監察執法大隊、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對新都區工業東區進行現場執法檢查時發現的一幕。在發現這家企業上空飄出大量青煙后,執法人員派出無人機進行高空巡查。
無人機傳回的圖像信息顯示,該企業廢氣大量無組織排放。多部門立即部署聯合行動,將這家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的制造企業逮了個正著。后經現場檢查發現,該企業廢氣收集系統的電機損壞,無法起到吸附效果,導致廢氣大量無組織排放。據該公司環保管理人員陳述,廢氣處理系統電機于5月25日損壞,正在維修,污染治理設施損壞的情況未向屬地環保部門報告。目前,成都市環境監察執法支隊已對該單位立案調查。
6月8日,成都市環境監察執法支隊另一組執法人員在郫都區進行檢查時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間廠房屋頂上厚厚的粉塵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很快,無人機升空,廠房內的實時生產畫面迅速傳回地面,環保執法人員第一時間鎖定了這家涉嫌偷排污染物的家具企業的違法證據。
兩天逮住兩家涉嫌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企業,這并不是無人機第一次在成都環保執法領域中發揮作用。“去年3月,我們就利用無人機成功查獲了蒲江一家食品企業非法排污的案件。”成都市環境監察執法支隊王頂介紹說。
環保“千里眼”
能更精準地鎖定證據
被譽為環保“千里眼”的無人機是如何取證的?昨日,成都商報記者來到成都市環境應急指揮保障中心。“我們一般用于環保工作的無人機有兩類,一類是固定翼無人機,一類是旋翼無人機,兩種無人機分別用于大面積巡查和低空精準鎖定證據。”成都市環境應急指揮保障中心高級工程師肖波介紹。
固定翼無人機的巡航速度一般為每小時60公里,受氣象因素影響較小,可以快速地對平原、山區等各種地形進行大范圍巡查,同時搭載高分辨率攝像機、專業光學相機、紅外相機等。它通常在200米~400米的高空工作,航拍照片分辨率最高能達到0.02米,“這相當于在幾百米的高空,清晰地分辨出地面上書本大小的物體,廠房、煙囪這些更是一目了然。”肖波說,依據傳回來的影像資料,監察人員可以初步判斷企業是否存在違法行為。
而旋翼無人機可在300米以下低空飛行,并懸浮在污染源上空進行高清拍攝,在追蹤“青煙”、隱蔽排污口方面能更精準地鎖定證據。此外,無人機還可搭載紅外相機,利用紅外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接收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將物體發出的不可見電磁波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通過熱圖像,專業人員可以分析出企業的偷排偷放情況,夜晚環保設施開啟情況及排放情況也會一目了然,為夜間執法檢查拓展了新手段。
全能高手
增強了環保執法震懾力
“目前,無人機在成都環保領域主要用于夏秋季秸稈禁燒巡查、工地揚塵巡查以及重污染天氣應急等方面。”肖波介紹,去年成都環保系統啟動無人機巡查約60次,尤其是在重污染天氣期間,幾乎每天都有2-3個機隊外出巡查,為各項應急措施提供高分辨率的數據和圖像。
那么,作為環保執法新利器的無人機還能做哪些事兒?據成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利用無人機對大氣污染偷排企業進行全天候監測,有效震懾污染企業的違法行為外,還在突發事件應急監測、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監管、環境影響評價等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采用無人機平臺搭載可見光、熱紅外等載荷,可以開展水源地污染源全天候監測,排查出直排、偷排、暗排的疑似管道位置,動態監測污染物的擴散狀況,為地面執法提供技術支撐,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的安全監管手段。”成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無人機系統上馬后,巡查實時進行,偷排偷放、監測數據弄假很難再有空間,這無疑增強了環保執法的震懾力。
?
?
相關鏈接:
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存“漏洞”:胡亂填寫也能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