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更新堅持“精致”發展思路
海口精準把控城市重點片區與節點
海口網6月11日消息(記者 光明)海口市城市更新工作堅持“先布棋盤,再落子”,采取“系統施治、整體提升、項目帶動、近遠結合”的更新模式。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海口市城市更新總顧問孫安軍介紹,在《城市更新行動綱要》的指引下,海口市確立了在水體治理、城市增綠、交通優化、棚戶區改造、文化復興、品質提升、土地修復等七大工作方面,重點推進18個城市更新重點示范項目。
強化河道水體凈化能力
鄧新兵是三亞市園林環衛局副調研員,也是海口美舍河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的支援干部。他說,水體治理是全國性難題,海口治水選擇了美舍河,敢于直面17年未解的難題,就是挑最難的骨頭啃。把最難啃的硬骨頭作為示范段來打造,體現了海口市委、市政府的決心。
中規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介紹,海口城市更新首先確立了標本兼治消除黑臭,長效保持水體環境的目標,并結合不同河段的主要功能,改變河道“三面光”的現狀。以美舍河濕地公園鳳翔段、國興大道段為示范,建設生態護岸,提高城市生態岸線比例;科學種植具有凈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兼顧城市景觀,強化河道的水體凈化能力,改善并持續保持水體環境。
此外,海口還將完善公園綠道游憩功能,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按照綠地指標高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的要求,確定城市增綠的具體目標。在規劃層面提出主城區生態綠線管控指引,建設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南部生態帶綠廊;溝通西海岸、東海岸等藍綠通廊;開展生態修復;加強城市生態綠地建設管控,劃定主城區生態綠線。推進增綠與健康養生、熱帶農業、鄉村公園等融合發展,拓展全域旅游。
近遠結合緩解交通擁堵
海口公共交通發展相對乏力,大運量、集約化的運輸模式發展不足。中心城區次支路貫通性差,道路微循環不足,路網整體效益并不高。
對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所所長周樂介紹,海口城市更新專家團隊明確綠色交通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強化公共交通地位,提高慢行出行品質。提出優化全市骨干交通網絡,系統性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從供需均衡的角度,系統性優化全市路網骨架,重點在于快速路成網、骨干道路加密、跨江通道預留三個方面,支撐全市的空間和功能布局。
在城市更新工作中,海口還發揮文化引領作用,彰顯城市文脈特色,有序推進文化復興項目的實施。逐步提升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功能業態、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空間風貌,形成宜游、宜業、宜居的城市特色片區。此外,還將開展廢棄土地修復工作。通過針對性的受損山體修復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風貌,優化生態環境。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海口的很多棚改項目原來環境質量較差、基礎設施配套不全。如今俯瞰海口棚改新居,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街道縱橫交錯,一片片花園綠地映入眼簾,居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介紹,在《城市更新行動要》引領下,海口對棚改片區賦予新的功能定位,明確在產業導入、交通組織、配套設施、景觀風貌等方面的管控要點。加快房屋征拆、土地收儲、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等工作的推進。
同時,海口還以“民聲”為導向,織補城市特色公共空間體系。對中心城區城市色彩、建筑風貌、廣告牌匾等進行規劃指引,建設具有海南熱帶濱海特色的城市風貌與宜人的公共空間環境。對城市風貌塑造的重點片區與節點進行精準把控,推動對重點商業街區的花園商街改造進行論證與策劃,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堅持“精致”城市發展思路,合理布局城市結構和功能,城市管理追求“像繡花一樣精細”,城市品位得到了很大提升。
?
相關鏈接:
會考不松懈 海口會考期間保持食品安全“零事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