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市系列主題活動10日在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開幕。圓明園景中之景——如園遺址整體布局首次被揭開,嘉慶皇帝御筆石刻等近千件文物被發現。
在千年延綿不息的運河古道上,白帆蔽日,船歌嘹亮,游舫如織,仿佛當年運河上的繁榮盛景。由非遺表演者帶來的一曲激昂豪邁的運河號子,拉開當天活動的序幕。
今年主會場活動以“擦亮北京金名片”為主題,旨在展示北京地區的優秀文化遺產和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的成果。
據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郭京寧介紹,今年上半年,北京共完成考古勘探項目54項,勘探面積約660萬平方米;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余項,發掘面積約16000平方米;發掘和保護各時期古代墓葬1300余座、窯址35座、房址10余處;出土文物共計3000余件(套)。
當天的活動設立圓明園公眾考古分會場、西漢路縣故城遺址分會場。在圓明園公眾考古分會場,如園遺址考古發掘工地向公眾開放,考古工作者在現場為公眾講述考古背后的故事。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如園位于長春園東南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一座仿江南園林景觀。
考古工作者在歷時兩年的考古發掘中,如園共發現近千件文物,其中包括嘉慶皇帝御筆石刻、金磚、瓷磚、瓷片、粉彩瓷磚,以及當年英法聯軍火燒時留下的大量過火遺跡。
據考古專家介紹,如園是近幾年考古發掘中保存最好的遺址,也是近幾年發掘的首座仿江南園林遺址。本次考古發掘基本揭露出如園遺址的整體布局、保存狀況、建造次序,對其研究、保護、展示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配合分會場活動的“圓明園考古展”,近百件圓明園遺址考古發掘文物首次亮相,其中不乏皇家玉器銅器精品,向觀眾展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在西漢路縣故城遺址分會場舉辦的“副中心考古成果圖片展”,展示一年來城市副中心的考古發現。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區潞城鎮進行考古勘探,確定了漢代路縣故城城址,并發掘1146座古代墓葬。
據悉,中國于2005年決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遺產日”。從今年起,“文化遺產日”正式更名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于立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