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四)神秘的大數據
大數據生成貧困戶“體檢儀”
量身定制脫貧套餐
“你家幾口人?主要收入來源有哪些?孩子還在上學嗎?”低矮的瓦房前,幫扶干部拉著貧困鄉親的手,耐心詢問家庭境況,并認真地做著記錄——如果你經常走訪瓊中的貧困村落,這樣的場景并不鮮見。
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場戰役”,建檔立卡成為重要的制勝環節。誰家窮?為啥那么窮?這兩個問題不摸清楚,扶貧工作便難以開展。經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瓊中通過建檔立卡大數據找準“窮根”,正走出一條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動態管理的脫貧特色路子。
摸清貧困大數據
一個本子、一支筆——這兩樣東西,長征鎮黨委書記邵正斌幾乎從不離身。從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收入來源到幫扶需求,邵正斌的本子上詳細地記錄著貧困戶的真實情況。像邵正斌手中的“民情賬本”,瓊中的扶貧干部幾乎人手一本。“精準扶貧,首先得把貧困人口挑出來,才能做到真扶貧、扶真貧?!?/p>
如何辨識出真正的貧困戶?瓊中把全縣劃分為22個片區,派出450多名干部,配合22個省調查組開展了“一訪二問三聽四看五查”的“12345”調查行動。2016年,瓊中制定出臺《瓊中2016年扶貧對象動態調整和建檔立卡信息采集錄入工作方案》,實行“村申報、鄉鎮初審、扶貧部門復核”的三級聯審機制,對全縣各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戶、返貧戶的基礎信息進行采集更新、逐項細化、統一錄入,確保各項數據真實、準確、全面。
經過幫扶干部挨家挨戶“串親戚”,到村核戶、到戶核人、到地核產,2017年共識別出建檔立卡貧困戶3883戶。3883個貧困戶,這一簡單枯燥的數據背后,卻是千差萬別的致貧原因。
妻子離家出走,家里地少田薄,3個孩子的學費遲遲沒有著落……如果不是建檔立卡詳細的入戶調查,可能不會知道制約營根鎮朝參村村民王進裕發展的“牽絆”,竟是3個孩子的教育問題。和王進裕一樣因學致貧的,目前瓊中全縣共有276戶。
就這樣,憑借“拉網式”走訪摸底,瓊中將全縣貧困戶致貧原因匯總到一起,同質問題打包合并,便產生了“大數據”的效果。經過對3883個數據的提取分析,目前瓊中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包括因病、因學、因災、缺土地、缺水、缺技術、缺勞動力、缺資金、交通條件落后、自身發展力不足等10類,其中前三位為缺資金、缺土地、自身發展力不足,分別占比37.65%、13.13%、10.92%。
摸清了貧困“家底”,找準了致貧“癥結”,用一組組數據詳細記錄了每一個貧困戶的現狀,將縣、鄉鎮、村組貧困情況層層涵蓋,瓊中以網格化的形式將全縣扶貧發展軌跡目標任務清晰呈現,為之后的攻堅拔寨之路勾勒出輪廓和“靶向”。
把好精準監測關
不翻檔案袋,不到村里跑,只需動一動鼠標,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個人信息、致貧原因、扶貧舉措、扶貧成效便如同一張“活地圖”般徐徐鋪開。以紙質檔案臺賬作為線下監管載體,瓊中還充分利用建檔立卡信息系統,建立貧困戶電子檔案,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進村入戶調查,及時更新貧困人口數量、貧困家庭經濟收入、產業扶持情況等數據信息,分期分段進行脫貧比對,實現動態全程監管。
貧困人口鎖定了,脫貧全過程如何可視化?點開瓊中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扶貧對象、扶貧主體、扶貧資金管理、扶貧項目管理、數據管理等子系統清晰地展現在面前,除了精準及時的扶貧“大數據”,又能像體檢儀一樣通過各項指標來分析貧困戶的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健康”狀況。
去年2月被列為貧困戶的吊羅山鄉新安村村民蔣文,在政府扶持下種桑養蠶、養蜂、養雞、養鵝等,忙碌一年后原本生活窘迫的四口之家收入漲了近3倍,于去年年底被通知“摘帽”。與此同時,營根鎮朝參村村民王進裕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危房改造、教育幫扶等政策。
“建檔立卡‘大數據’的實時性,正是體現在對貧困戶情況的動態監測和聯動反饋上?!杯傊蟹鲐氜k主任吳坤俊介紹,為做到動態監測、聯動反饋,瓊中以線上、線下監管平臺為抓手,實行村級初審、鄉鎮復審、業務部門審核、扶貧部門核定備案的“四級聯審制”,對符合脫貧條件的脫貧、對不該納入的剔除、對返貧的重新建檔立卡,做到有進有出、實名制動態化管理。
大數據找準“窮根”
“今年我們家不僅住進了新房,2個孩子有學上,我還被評為了‘脫貧之星’,真是三喜臨門啦!”因2個孩子嗷嗷待哺,奶奶、母親疾病纏身,家中瓦房破敗不堪,中平鎮大坡村委會丁架坡村村民王啟旭于2014年底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隨后,他家接連享受到危房改造、教育保障、醫療保障和產業幫扶等政策,讓王啟旭于2016年底徹底甩掉了“貧困帽”。
建檔立卡數據的匯集,正是民情民意的匯集。依托大數據技術,瓊中對扶貧數據進行實時觀測、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分類施策、因戶施策,為貧困戶“量身定制”了十大脫貧增收項目,打出了貧困人口識別、幫扶、驗收、監測等一套組合拳。
“貧困戶有勞動力但沒資金?那我們就扶持發展特色產業。貧困村旅游資源豐富但發展緩慢,那我們就積極推行旅游扶貧PPP模式?!眳抢た〗榻B,目前瓊中共探索出包括農業特色產業、生態旅游業、基礎設施、教育發展、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生態補償、轉移就業、易地搬遷、保障兜底等在內的“十個一批”脫貧工程,最大限度發揮出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把寶貴資源精準投放到真正的貧困戶身上。
營根鎮大朗村僅有的180余畝耕地在大山里顯得異常珍貴,漁業部門便協助大朗村改造原有的水田,發展起“稻魚共生”項目;農民種養水平參差不齊,效益低下,紅毛鎮牙挽村便啟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讓貧困戶變身“股東”領分紅;黎村苗寨可游可憩、宜商宜居,黎母山鎮的村民們便借此東風,端起“旅游”金飯碗……
“只要建檔立卡數據采集扎實、即時更新,就能按戶生成‘扶貧需求清單’,讓因戶施策、精準扶貧成為可能?!眳抢た〗榻B,2016年瓊中實現脫貧3242戶13395人,扶貧開發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大數據技術實現貧困人口識別的量化、貧困程度深淺的可視化,也讓扶貧工作也變得更透明、更高效、更精準、更全面。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瓊中將與全省統一的精準扶貧大數據應用系統對接,屆時將實現全省扶貧信息的交換共享與融合,建立全面詳實的“村、戶、人”信息數據庫,讓精準扶貧真正走上“云端”。
?
?
相關鏈接:
??诟咝聟^打造三角梅扶貧基地 一條龍服務幫扶貧困戶
阻斷“病根”變“窮根” 我國健康扶貧工程已救治貧困患者260多萬人
海口永興電商扶貧中心“牽手”高校 建實習實訓基地
陵水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系統上線 手機可查脫貧情況
海口永興荔枝王單果拍出5000元!愛心扶貧集市同日開市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