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老宣講團熱心育人發揮余熱
共筑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海口網6月12日消息(記者周雪君)“海南紅色少年連;唐代白江口之戰;鴉片戰爭;甲午海戰、抗日戰爭;兩彈一星、逐鹿太空……”這只是海口市瓊山區“五老宣講團”舉行“兩史三愛”主題教育宣講活動進校園的一個小小片段,原瓊山區文聯副主席麥青,老教師吳鳳盛、吳應裕,原瓊山市委黨校副教授蔡蔚和老教師吳慎光等人組成的瓊山區“五老”“學習兩史 踐行三愛”主題教育宣講團,深入全區中小學校,列舉大量史實,通過生動的事例啟發青少年加深對黨史、國史的了解,深化“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退休年齡到了,可是想繼續投身于教育事業怎么辦?2000年,瓊山區關工委成立“五老宣講團”,成員包括老干部、老模范、老軍人、老專家和老教師。17年來,他們退崗不退休,老驥伏櫪,為家長學校工作獻計出力,不斷傳播正能量。
瓊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五老”具有政治、威望、經驗等優勢,特別是教育系統的老同志,他們一生從事教育,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是家長學校的人才寶庫。
A 烈士精神鼓舞孩子們
瓊山區“五老宣講團”成立后,走進校園,為孩子們講課。
“孩子們,咱瓊山區是革命老區,作為老區的下一代,可不能不知道老區發生過的革命故事呀!”瓊山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鄭經濟老人的一句開場白,吸引瓊山區甲子鎮群星小學的近千名學生。兩節課講下來,讓小學生們記憶深刻的是瓊崖縱隊被困母瑞山,彈盡糧絕,靠喝椰子水頑強抗日的故事;是李碩勛等烈士在海南不畏犧牲,為國捐軀的故事。
當年,為更翔實更生動地講好革命故事,鄭經濟老人自己動手,撰寫講稿,十幾年來,他在翻閱大量文史資料的基礎上深入調研,撰寫講稿210篇,在全區近百所中小學講課數百場。
B 互學共進從家長開始
“晚上大人打麻將、看電視,孩子們做得好功課嗎?”“父母當著孩子爭吵有礙孩子身心健康。”“怎樣才能讓孩子聽大人的話?” 作為一名家長,這些問題都是應該知道的。
從2003年起,“五老宣講團”就承擔起幫助全區百余所中小學建家長學校的任務。牌子掛上,可忙壞“五老宣講團”的500多位老人們。他們走村入戶深入學生家庭,尋找家庭教育的空白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他們摸索出一批貼近生活的話題,成為每期家長課堂的主題,牢牢地抓住家長的心,也從側面帶來家校攜手互動、溝通、協調的作用,帶來同步、同向的教育合力,不僅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帶動家長互學共進,更提升了全區學校的品位和形象。正如已經退休的瓊山一小校長吳清勝所說:“辦好家長學校,給學校帶來的是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據不完全統計,家長學校在瓊山區的百余所中小學成立整整8年多,家長課堂從未間斷,累計上課達6000多場,參加培訓的家長達90萬人次。2009年瓊山區獲“全國家庭教育示范區”稱號;2010年瓊山區又獲“全國首批家長學校教育實驗單位”稱號。
2010年,瓊山區被指定為家長學校教育實驗區試點后,“五老宣講團”一心撲在家長學校工作上。已經步入耄耋之年的王秀凱,幾年來,幾乎每天都往返于鄉鎮學校之間,指導基層辦好家長學校,被家長譽為不知疲倦的“老黃牛”。
其中,新民小學是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由于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家長,都是在開學第一天送孩子入學后就外出打工,相當一部分家長未能參加學校期中舉辦的培訓課。“五老宣講團”通過實地考察后,根據實際情況指導新民小學推出“孩子入學,家長入校”的辦學模式,即在家長帶孩子入學的頭一天,舉辦家長培訓課,家長在參加開學典禮的同時參加家長學校培訓班。接地氣的安排,有效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也促進了家長在教育角色上的提升,該校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流動人口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示范家長學校”稱號。
C 新生力量添翼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據了解,“五老宣講團”在調查研究、編寫教材、巡回講課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們畢竟受年齡限制,在精力上不及年輕教師,難以包攬所有家長學校的所有事務,因此瓊山區教育局組建了一支以“五老宣講團”為主的,有在職教師、優秀家長參加的家教宣講團。
瓊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家教宣講團急需補充新生力量,在“五老宣講團”的努力下,全區有80%以上的校長都親自上家教培訓課;學校的家教培訓課,除聘請專家外,85%以上的家教培訓課都由在校教師(主要是班主任)負責。
為緊緊圍繞“團結教育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推動黨史國史教育常態化開展,深入“愛祖國、愛勞動、愛學習”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廣大青少年對黨對祖國的熱愛,進一步培育和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老宣講團”從未停歇。
今年5月12日,“五老宣講團”舉行“兩史三愛”主題教育宣講活動進校園啟動儀式暨府城中學專場活動,自活動啟動以來,宣講團先后舉行報告宣講活動22場次,受教育的中小學生超過2萬人次。
?
相關鏈接:
看過來!海口鎮墟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有了指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