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黔西6月13日電 題:(砥礪奮進的五年)生態文明“進行時”:貴州黔西“生態文明”進課堂“護綠”從娃娃抓起
作者 楊云 吳丹丹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洪水鎮洪水中學初一二班課堂上,一堂別開生面的“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地方課正在進行。
教師李厚明在多媒體上展示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最新成果,其中,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話題引起了學生共鳴。
“青山環抱、綠水圍繞、環境優美,一派柳岸水鄉景象,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家園洪水鎮解放村”“保護好綠水青山,才能守得住美麗鄉愁。”“天藍、地綠、水凈、人美,這是我們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課堂上,學生們把自己理解的生態文明理念講出來,當堂分享。
作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省份,貴州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上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先后出臺了中國首部省級生態文明建設地方性法規,在赤水河、烏江流域開展了12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試點等,有力推進了生態保護。
貴州省畢節市是生態脆弱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是國家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黔西縣隸屬于畢節市,生態治理與脫貧發展問題突出。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懂綠’‘植綠’‘護綠’,做到既不能欠新賬,更要還舊賬。”洪水鎮黨委書記李民賦認為,“在國家教育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具有鮮明特點的地方課,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學校這一平臺教育孩子們明白理解生態文明意義,更可以通過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村組,實現生態文明理念的廣泛普及。”
“通過生態文明教育,我不再上樹掏鳥、下河摸魚,垃圾也不傾倒在河里。”“我告訴父母不亂丟垃圾,也不要隨便上山砍樹。”洪水中學初一二班的同學們爭相向記者講述自己的生態環保努力。
“通過圖文并茂及列舉案例等方式,一堂生動的生態環保知識課,使學生們受益匪淺。”洪水鎮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張天信告訴記者,“教育服務生活,教育的初心是培養合格的人。”
“通過對生態文明實地實踐教學,進一步引導和激發了中小學生對美麗家鄉的熱愛。”洪水鎮人大主席張浪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綠色課程”、“生態課堂”已經成為黔西縣城鄉小學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明教育平臺。各學校以地方課設置方式,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探索,完善、開發一些生態特色課程項目,統稱為“綠色大課堂”,作為國家課程的補充、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關注“小現象、小行為、小風氣”,培養學生對生態環境的“大思考、大影響、大改變”,用生態微課程、主題班會、主題隊會、主題團會這樣一種新的形式呈現出來,既教育學生,又引發思考。
列入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后,生態文明建設“貴州探索”在黔中大地緊鑼密鼓進行。通過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貴州正以綠色崛起引領發展升級,樹立綠色發展觀,增進人民生態福祉。
“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闖出一條生態文明新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用制度保護環境。”貴州官方認為,這將是生態文明建設“貴州探索”最大價值所在。(完)
?
?
相關鏈接:
貴州黔南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應對強降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