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13日電題:“蛟龍”號有多牛?6大能力在試驗性應用中呈現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3日在西太平洋雅浦海溝完成中國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潛,這也是“蛟龍”號自2013年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以來的第101潛和“收官之潛”。
從2013年至今,“蛟龍”號先后在我國南海、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區、西太平洋海山結殼勘探區、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區、西太平洋海溝深淵區、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等6大海區深潛,乘坐“蛟龍”號下潛者達300多人次。其中,“蛟龍”號在試驗性應用階段呈現的以下6大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大深度作業:11次深潛超過6500米
“蛟龍”號大深度作業能力人所皆知,海試時曾經深潛7062米海底,創造了世界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深紀錄。
試驗性應用階段,“蛟龍”號先后在中國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區下潛,作業地形涵蓋了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
記者多次親眼看到“蛟龍”號從6500多米的深海歸來。統計顯示,“蛟龍”號在試驗性應用階段的下潛,17次作業水深超過6000米,其中11次超過6500米。大洋38航次中,“蛟龍”號曾在2000米海山區5天4潛,在6000米深淵區5天3潛。
“連續大深度安全下潛,發揮了‘蛟龍’號全球領先的深度技術優勢,進一步驗證了其技術設計的安全性、可靠性,為我國進軍國際深淵科學研究前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敝袊笱髤f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
高精度定點作業:“海底撈針”顯功夫
高精度定點作業能力,是“蛟龍”號的又一個獨門秘籍。
在馬里亞納海溝作業區,隨船考察記者目睹了“蛟龍”號將一年前留在6300米海底的Gas-tight采水器(氣密性保壓序列采水器)找到并回收,使“大海撈針”的故事變為現實。
記者了解到,“蛟龍”號100潛次和128潛次,“蛟龍”號也曾成功在西南印度洋和西北印度洋熱液區,搜尋并回收了此前布放的微生物富集罐等作業工具。
“對多種類型的科學儀器精準布放、搜尋及回收,充分證明了蛟龍號高精度定位及其定點作業能力?!敝袊笱?8航次第三航段現場總指揮鄔長斌說。
精準懸停作業:測379.7℃熱液噴口流體溫度
“蛟龍”號的高精度定點懸停作業能力,也同樣不容小覷。
實習潛航員陳云賽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進行的128潛次中,獨立擔任主駕駛。他告訴記者,除了回收此前布放的微生物富集罐,還領略了“蛟龍”號的懸停作業能力。
“在硫化物煙囪上獲取樣品的難處,在于尋找搭靠點?!标愒瀑愓f,測量熱液噴口流體時,“蛟龍”號要將高溫探針插入熱液口停留5分鐘,期間“蛟龍”號輕輕搭靠在煙囪壁上或保持懸浮狀態。
這次調查,成功測得熱液噴口流體溫度,其中最高溫度達275℃,同時取得多種珍貴的樣品和數據。
據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現場總指揮、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軍介紹,試驗性應用階段,“蛟龍”號在西南印度洋和西北印度洋熱液區復雜地形總共完成24次有效下潛,實現了對海底11米高黑煙囪頂部、直徑5厘米噴口內379.7℃熱液的保壓取樣和連續溫度測量,充分驗證了其高精度定點懸停能力。
水聲通訊:數據語音圖像傳輸正確率超90%
載人潛水器能否與水面上的母船及時取得聯系,關系到潛水器和下潛人員的安全,水聲通訊能力是一次成功下潛的關鍵因素,而“蛟龍”號有著先進的水聲通訊能力。
“試驗性應用階段,‘蛟龍’號配備的高速水聲通信系統工作穩定,潛水器與母船‘向陽紅09’船之間數據、語音和圖像傳輸正確率超過90%,為現場指揮部實時掌握潛水器水下工作狀態,保障潛水器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鄔長斌說。
微地貌探測:獲取海底熱液彌散流側掃瀑布圖
進行微地貌探測,是“蛟龍”號具備的另一種能力。據介紹,“蛟龍”號配備的高分辨率測深側掃聲吶,獲取了東太平洋結核勘探區、采薇海山區、龍旂熱液區、臥蠶熱液區等區域的海底微地形地貌數據,累計完成測線長度17.2公里,繪制海底三維測深圖覆蓋面積6.876平方公里,繪制側掃圖覆蓋面積13.752平方公里,為結殼區域資源詳勘和熱液區煙囪噴口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125潛次是今年3月4日在西北印度洋臥蠶1號區進行的一次下潛。這次下潛中,“蛟龍”號不僅觀察到大面積的硫化物煙囪群,獲取了一些珍貴的硫化物樣品和生物樣品,而且獲取了海底熱液彌散流側掃瀑布圖,首次實現了對水體中熱液煙囪彌散流的探測。
“‘蛟龍’號先進的水聲通信技術和微地形地貌探測技術優勢,在試驗性應用中得到發揮和驗證?!薄膀札垺碧栞d人潛水器副總設計師胡震說。
作業工具:琳瑯滿目
搭載科學家下潛,獲取更合適的樣品、更好地進行科學研究,配備各種高性能的作業工具至關重要。
試驗性應用階段,“蛟龍”號配備并搭載了時間序列熱液保真取樣器、多級原位海水微生物采集系統、多參數測量傳感器、巖芯取樣器等系列化作業工具,支撐了其對數千份巨型生物、微生物、巖石、水體、沉積物、熱液流體等高保真樣品的采集,實現了溫度、鹽度、濁度、溶解氧等參數的原位測量。
據了解,“蛟龍”號單潛次最多搭載作業工具11臺(套),一個潛次可完成對生物、地質、環境、生態等多類型樣品的采集。
一些下潛過的科學家認為,這些作業工具的搭載,說明在一些特殊的海洋環境或海底地質條件下,“蛟龍”號有搭載多型作業工具完成高難度復雜作業任務的能力。
“蛟龍”號還只是試驗性應用,相信隨著升級改造,克服一些在試驗性應用階段遇到的問題,下一階段業務化運行時,相信將具備更多作業能力,在探測深海、保護深海和開發深海中發揮更大作用。
?
?
?
相關鏈接:
一周國際熱聞:證據不足法院拒發逮捕令 崔順實之女獲釋
一周國際熱聞:韓暫停部署新增“薩德”系統:環境評估或需兩年
一周國際熱聞:安理會未通過有關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決議草案
一周國際熱聞:俄國防部確認圖-154飛機在黑海失事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