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高速發展,人們在享受移動通信美好生活的同時,也越來越擔憂基站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有些居民甚至到了談“基”色變的地步,堅決抵制小區新建基站。基站到底是什么?基站輻射有那么可怕嗎?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權威報告顯示,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基站和無線網絡微弱的射頻信號會造成不良的健康影響。
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基站幾乎無處不在;隨著4G向5G升級,基站將會越來越密集。基站到底是什么?專家指出,移動通信基站是無線電臺站的一種形式,是指在有限的無線電覆蓋區中,通過移動通信交換中心,與移動電話終端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無線電收發信電臺。基站有輻射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專家指出,基站輻射極低,完全沒有必要談“基”色變。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我們時時刻刻生活在輻射之中。比如,在爐子邊感到溫暖是熱輻射,在太陽下感到光明是光輻射,由無線電廣播、電視、雷達、移動通信基站發出的信號所帶來的輻射,則是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并非電離輻射,一定要注意區分。 ”中科大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教授陳衛東說,電離輻射是指受作用物質發生電離現象的輻射總稱,比如α粒子、中子、X射線等。
電離輻射又分為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其中,人工輻射包括醫用X射線、核工業排出的放射性廢物等。在接觸電離輻射中,如防護措施不當、受照射劑量超限,人體器官可能發生病理改變。而電磁輻射是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電磁輻射是一種非電離輻射,即量子能量極低、不會使物質產生電離的輻射。電離輻射能破壞物質結構,而電磁輻射不會。
“電磁輻射和電磁輻射污染,也不是一回事。”省環保廳核與輻射安全管理處副處長顧群表示,任何帶電體都會產生電磁輻射。電磁輻射污染是指人類使用產生電磁輻射的器具時,泄露的電磁能量流傳播到室內外空間中,輻射量超出國家規定的標準值,其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等綜合影響周圍人群不適,或使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受到損害的現象。
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我國在通信基站工作頻率800~3000MHz范圍內,評價電磁場強度的主要指標為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其對于公眾照射導出限值為每平方厘米40微瓦。 “我國的限定標準值目前世界最低,美國和歐盟的限值標準是我國的幾十倍。”顧群說,省環保廳近年來對兩萬座基站進行監測,基站電磁輻射合格率高達99.7%,剩下0.3%的超標基站多數可以通過改變電磁波發射方向達到標準要求。
“只有人體暴露在強電磁場中,才會出現有害效應。 ”陳衛東透露,目前較為公認的是在功率密度大于每平方厘米10萬微瓦時會出現熱效應。從全球發展情況來看,移動通信用戶占據通信用戶95%以上,而且在歐美使用過幾十年,沒有出現因輻射而危害用戶身體健康的情況。世界衛生組織曾組織60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跟蹤研究基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其2006年5月發布的《電磁場與公共衛生:基站和無線技術》報告顯示,考慮到其極低的接觸水平和迄今收集的研究結果,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基站和無線網絡微弱的射頻信號會造成不良的健康影響。
將來基站越來越多,輻射會不會越來越大?顧群表示,基站密度越高,發射功率就會越低,電磁輻射就會越低;手機距離基站越近,在使用過程中對通話者的輻射越低。
她說,手機的發射功率由基站控制,每個手機都會向最近的基站發送信息,保持與基站的聯系,如果來自某個手機的信號太弱,造成通話無法正常進行,基站就會發出指令,讓這只手機增大發射功率。一般來說,手機信號越弱,輻射越強。因此,基
站多了,信號強了,不僅基站本
身輻射更低,手機對人體的輻射
也會更低。
“與微波爐、電燈、手機等
相比,基站的電磁輻射其實
更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顧群說,公眾應相信科學,正確認識基站的電磁輻射,不必談“基”色變。
?
?
?
相關鏈接:
中國電信在南沙群島開通多個光纜4G基站提升通信服務質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