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扶貧辦的全國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顯示,有超過88%的貧困人口,都是在自己的鄉鎮養家糊口,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產業和旅游業是重要的脫貧路徑。
國家通過給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已經在三年前基本摸清了他們擁有耕地和林地的狀況。當時,貧困戶的戶均耕地面積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黑龍江、內蒙古、寧夏、甘肅和吉林,而林地戶均面積較大的,則是云南、內蒙古、湖北、陜西和西藏,他們適合開展種植、養殖以及相關加工業來脫貧。
另外,我國確定了具備發展鄉村旅游條件的2.26萬個貧困村,在那里,旅游業不僅直接創造效益,還能解決貧困人口的就業難題,綠水青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
國家鼓勵貧困人口之間的互助合作,從2013年以來,依托耕地和林地等生產資料,在貧困村開始迅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從當時的近6.8萬個,發展到2016年的20萬個。這一做法大大提升脫貧效率,據統計,一年前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貧困人口,如今已經有53%成功脫貧,而近三年,總共有540萬人因此擺脫貧困。
?
?
?
相關鏈接:
“雙帽”六縣(市)閬中建言促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脫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