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無償獻血日”。武漢市血液中心的一個感謝電話,讓同濟醫院41歲的院前急救醫生鄭凱的事跡傳遍全院:堅持獻血23年不間斷,無償獻血69次,獻血量累計26900毫升(含全血和血小板)。如果不是這個電話,同事們至今也不會知道身邊還藏著一位“獻血英雄”。
“真的沒有什么,只是習慣了。”面對紛至沓來的贊許,鄭凱有點懵。為了保持更好的身體狀態,家住漢口太平洋的他放棄了開車上下班,堅持每天往返暴走8公里,常年健身還練出了6塊腹肌。
23年來他已默默地獻血69次
鄭凱第一次獻血是在1994年。“那年在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讀臨床醫學專業,剛上大一。”鄭凱說,一次有位同學提議集體去獻血,再上足球場,看誰能贏!于是一群男生就這樣隨大流地去了血站,每人獻了400毫升血。
半年后,鄭凱又去獻了第二次血,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一件好事開了頭,就不想中斷。”他說。
如今,他已堅持獻血23年,平均每年獻血3次。昨天,記者從武漢市血液中心查到,23年間鄭凱獻血69次,獻血量累計26900毫升,其中全血3200毫升,所獻成分血折合成全血量為23700毫升。該中心負責人說,鄭凱的獻血次數雖不是最多的,但是每一次獻血的量都是最大值:“每次獻全血都是獻的400毫升,成分血也都是獻的兩個治療量,一個治療量折合成全血就是200毫升。”
至今忘不了那位離世的患者
“有時候,他們沒有等到血,就已經離世了。”鄭凱永遠忘不了那件令他無比痛心的往事。2004年,他正在同濟醫院從事院前急救,每天坐著120急救車穿梭于急救病人和醫院之間。
有一次,鄭凱到監利縣人民醫院接一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年男病人。患者已經完全失去造血功能,需要大量輸血。在他們趕到醫院以前,患者已經用光了監利當地血庫所有存血,荊州市血液中心也緊急趕往為患者送血的路上。但是患者病情太危重,最終沒能等到生命用血。
期待奇跡的一家老小在病房久久不肯離開,孩子在空曠的走廊里跪地嚎啕大哭。“他很年輕,如果不是因為缺血,他能夠堅持下來,也許還能等到骨髓移植……”
現在說起這些,鄭凱依然有些哽咽:“我們在城市,似乎沒有強烈地感受到血液的稀缺,但對于大多數的中國農村來說,血真的是太珍貴了。”
每天暴走8公里為血液“保鮮”
市血液中心已將鄭凱列入“紅榜”,一旦用血告急就會通知他來獻血。根據《全國無償獻血獎勵辦法》,血液中心會根據獻血者的獻血次數為獻血者頒發相關的證書。鄭凱已經先后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銀獎和“中國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等稱號。
“獻血讓我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必須保持健康狀態。”鄭凱放棄開車上下班,堅持每天暴走8公里。他還買回健身器材,一有時間就鍛煉身體:“我現在已經練出了6塊腹肌,隨時獻血都沒問題。”怕家人擔心,他不得不把一大摞獻血證藏到血液中心,到底有多少證自己也記不清楚了。
“獻血不僅對身體無害,還可以清潔血液。”鄭凱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獻更多的血,救更多的人。
記者王愷凝 通訊員常宇 蔡敏 聶東航
?
?
相關鏈接:
海南將推動獻血地方立法 17人獻血超百次受表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