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6月14日電(記者黃筱)隨著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通過基因檢測來預測疾病風險和預防疾病的做法,越來越被大眾所青睞。不過多位專家表示,目前很多消費者對基因檢測還有認識的誤區,應科學看待,勿盲信盲從。
目前不少消費者出于好奇心進行基因檢測,希望更多地了解自己。不過由于專業信息獲取不夠,或者被不良商家忽悠,在認知上有不少誤區。記者發現,一些消費者把基因檢測等同于疾病的早篩,甚至用來代替體檢。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壹基因創始人王軍一表示,基因檢測,檢測的是人先天遺傳風險,比如某項疾病的患病概率大小,這個概率是與生俱來的,幾乎終身不變,結果并不代表現狀。而體檢的結果展現的是當下人身體的情況。因此基因檢測不能代替體檢。
此外,一些消費者提到,自從被檢測出疾病高風險,心理壓力就非常大,擔心自己一定會得病。“美國影星朱莉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乳腺癌和卵巢癌風險很高,從而切除了乳腺和卵巢,那我胃癌風險很高,怎么辦?”杭州白領陳女士表示焦慮。
對此,多位專家表示,高風險并不代表未來一定會患病,而是指在同樣的環境和生活習慣下,比別人更容易患病,需要加強預防,不必太悲觀。
“朱莉切除乳房和卵巢是有爭議的。一般的消費者建議在生活方式更健康的同時加強體檢篩查,有助于降低患病風險。”浙江省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鄭曉說,如果基因檢測出來風險不高,也不意味著未來一定不會得這個病,因為疾病與后天關系密切,日常生活習慣還是要保持良好。
專家表示,基因檢測并非萬能,消費者勿盲信盲從。目前基因檢測企業魚龍混雜,消費者應該選擇有醫療執業許可的機構進行檢測,對于檢測結果最好咨詢專業人員解答。
?
?
相關鏈接:
新型基因療法有望根治過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