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美好新海南文明新風撲面來
五年前,剛剛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對全國人民作出莊嚴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什么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是要擁有住有所居、衣食豐足的物質文明,更要擁有知守禮節、明辨榮辱的精神文明。
黨的十八大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文化強國建設的首要任務寫進大會報告,從那時起,海南省委就與黨中央同頻共振,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持續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堅強有力的思想支撐和源源不斷的道德滋養,激發起海南人民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凝聚力、向心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了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
正社會文明之“風”
城市沐浴文明風,面子里子都好看
五年前的海口,部分街道擁堵異常,露天燒烤、流動商販不時可見,種種亂象成為城市發展管理的軟肋。開展“雙創”工作以來,衛生死角消失了,占道經營沒有了,斑駁墻壁刷新了,平坦寬闊的海秀快速路橫貫東西,豐富了城市的交通網絡……
五年前的三亞,生態環境退化,城市風貌失控,全國普遍存在的“城市病”和城市建設誤區都有或多或少的體現。開展“雙修”“雙城”工作以來,發臭的水變得清澈,成群的鷺鳥又飛了回來,重植的木麻黃、海風藤等原生植被為海岸線披上綠裝……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僅在于寬敞的道路、高聳的樓房、整潔的環境,更在于讓生活在這里的人有“家”的感覺。
因此,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我省把“讓居民時時體味到人文關懷,事事感覺到方便有序,處處感受到踏實溫暖”的理念貫穿始終。五年來,通過開展以文明禮儀、文明環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經營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大行動”,既刷新了城市“面子”,也豐富了惠民的“里子”——
抓好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垃圾圍村圍城現象逐漸消失;改造一批不合理、不規范、不協調的交通信號燈和標志標線,讓市民可以放心駕車出門;強化景區景點、游客服務等方面管理,開展“文明經營海鮮排檔”“文明經營旅游景點”系列創建活動,讓游客玩得安心、玩得盡興……
謀利民惠民之“實”
遍地文明生態村,疑是誤入桃花源
一棟棟嶄新的平房整齊排列,一條條古樸的棧道蜿蜒湖邊……幾年間,臨高縣博厚鎮的幾個貧困村幾乎全變了樣。從這里走出去的大學生又驚又喜:“每次放假回來,我們都要找找回家的路,村子的變化太大了!”
與這些村子一樣,過去,海南的許多村寨房屋破敗、豬牛亂跑,因為沒有硬化道路,收獲的作物賣不出去,好的生產項目也請不進來。可如今,鄉村旅游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恰恰就是這些“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儋州市洛南村兼具客家風情和田園風光,恰似一幅風格迥異的美麗畫作;瓊海市沐塘村青山翠綠而江水留影,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沁人心脾;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寒村森林茂密,溪流纏繞,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博得了“天上什寒”之美譽……
鄉村的巨變,可以追溯到2000年。那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創造性地把文明生態村創建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載體、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持續深入開展。
截至2016年12月,全省累計創建文明生態村17270個,占全省自然村總數的82%,超額完成省第六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75%的目標。
這些村莊,按照“規劃科學布局美”“創業增收生活美”的要求,依托自身資源稟賦,打造了差異化旅游產品,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實現了農民持續增收,集聚成為“一村一品”“一鄉一特”文明生態村集群,涌現出一批“美麗海南百鎮千村”的示范典型。
鑄價值引領之“魂”
傳播核心價值觀,群眾入腦又入心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把這一要求融入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全過程,將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五年來,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引導海南人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圍繞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堅持重點培育,突出了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領;堅持結合融入,推動核心價值觀知行合一。
不難發現,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的“24字”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各地各單位在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園時,都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落細落小落實。
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林北川、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吳春忠以及鸚哥嶺青年團隊等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發揮了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以黨風促政風帶民風:越來越多凡人善舉、草根英雄從“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感動海南”等評選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中涌現出來,越來越多普通百姓接過他們的接力棒奮力向前奔跑——
2015年“感動海南”候選人物陳元方所在的臨高縣冰廉村,被挖掘出辭工返鄉照顧父母的王盛白;“純粹師者”陳起賢數十年如一日捐資助學的身影,復刻在了送煤氣老人蔡松庭的身上;澄邁老人岱娥貴在古稀之年下水救出3名落水兒童,文昌青年符傳道在超強臺風“威馬遜”中為轉移群眾一次次跳進水里,將年輕的生命定格在那個盛夏……
一個個鮮活的“感動故事”,壘出了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道德高地。
強道德建設之“基”
從小打下好基礎,共建美好新海南
青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興則民族興。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力度,五年來海南只增不減。
為了給孩子們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各級黨委、政府既堵又導——一方面,實行違規網吧“一次性死亡”制度,開展打擊手機網絡低俗之風整治行動,清理校園周邊的電子游戲室、經營性網吧、彩票投注點、小報小刊攤點;一方面,創設了“未成年人道德講壇”等一批切合新時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發展實際的教育載體。
以“未成年人道德講壇”為例,五年來,眾多全國知名演講家根據中小學未成年人不同年齡階段心理特點,設計了“在感恩中健康成長”“做文明海南人”等六大主題,把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和科學文化知識融入到生動形象的故事中,讓廣大未成年人寓教于樂、寓教于德,受到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各個市縣還充分利用馮白駒故居、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廣大青少年開展祭掃、入團宣誓活動。鄉村學校少年宮及各級各類科普館、少年宮、少兒活動中心等場所,已成為農村未成年人課外活動的好去處和素質教育的好載體。
不僅孩子課余有去處,大人業余也有消遣。
“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扎實開展“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建成20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980個行政村(社區)活動室、60個公共電子閱覽室,為65萬戶農村群眾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讓2617艘海上作業漁船通過南海漁船通工程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
群眾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當下的海南,文明新風時時處處拂面而來,一個精神面貌、城鄉面貌、社會面貌煥然一新的美好新海南就在前方。
(海南日報海口6月14日訊)
?
?
?
?
相關鏈接:
好消息!中央民族大學海南校區確定落戶陵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