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田歐輝向緬甸仰光公交公司交付1000輛新能源公交車,這是今年我國客車行業海外出口第一大單。“去年我們銷售汽車53.1萬輛,其中,海外出口銷量近5.8萬臺,連續5年位居中國商用車出口第一。”福田汽車集團總經理王金玉表示,今年前5個月,公司銷量同比增長22.9%,全年預計出口7萬輛。
福田汽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扶持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成為當前各大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重要舉措,也成為各地推動綠色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抓手。”“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說。
產銷規模躍居全球第一
截至2016年,我國累計推廣量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在全球銷量前20的整車中,中國品牌已達11款
“繼4月以6295輛的銷售成績獲得月度新能源車型銷售冠軍后,5月我們的銷售達7549輛。”吉利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巖松高興地說。
中汽協6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萬輛和4.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8.2%和28.4%。這意味著,在走出今年初補貼退坡、準入目錄重審的陰影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開始重回“快車道”。
我國新能源汽車起步并不早,但產銷規模已連續兩年躍居全球第一。“我們從2009年開始正式啟動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的推廣示范工作。到2012年,共推廣了1.7萬輛新能源汽車,2013年到2014年推廣應用量達到10.1萬輛,2015年躍升到37.9萬輛,2016年我們共生產新能源汽車51.7萬輛,累計推廣量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歐陽明高表示,這樣的成績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些國外企業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強有力的挑戰。
與產銷量快速增長相適應的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的基本建立。“新能源汽車發展帶動的上下游產業投資,貫通了包括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等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工信部部長苗圩說,目前我國已建立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
更重要的是,企業競爭能力得到了明顯增強。2016年,比亞迪、吉利、北汽等企業進入全球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銷量前十位,福田、宇通、金龍等國產新能源客車技術水平世界領先,并實現了產品、技術、標準和服務協同“走出去”。在全球銷量前20的整車中,中國品牌已達11款。在動力電池和電機方面,福建的寧德時代、上海的精進電動等,已成為全球知名的乘用車零部件供應商。可以說,中國汽車制造商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快速崛起,正在改變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格局。
技術實力實現新的提升
我國率先發展純電驅動,電池產業規模已達世界第一,且總體水平與日、韓位列國際前三
產銷規模的大幅增長離不開技術實力的提升。“動力電池就好比人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歐陽明高介紹說,由于我國率先發展純電驅動,帶動電池產業的發展達到了世界前列。
目前,不僅電池產業規模達到世界第一,而且總體水平與日本和韓國位列國際前三。
比能量是衡量動力電池技術的重要性指標。“目前動力電池的關鍵材料國產化進程加快,性能指標穩步提升,成本明顯降低;單體、電池包、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的安全技術研究全面推進。”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舉例說,我國三元正極材料的能量型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最高已經達到220瓦時/公斤,模塊比能量最高達到140瓦時/公斤,而動力電池系統價格下降到了2.5元/瓦時以下。目前,我國企業貝特瑞生產的面向300瓦時每公斤電池的硅碳負極材料,已經應用到日本松下的電池上,并配套特斯拉電動汽車。
驅動電機技術比電池技術發展更快。“無論是共性基礎技術,如導磁硅鋼、稀土永磁材料、絕緣體材料、位置傳感器,還是芯片的集成設計和電力電子系統,都取得較大進展。”萬鋼表示,現在這些產品關鍵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水平。
在電動汽車整車方面,比亞迪、北汽等都推出了極具競爭力的新產品。“而且絕大部分新產品不再是在汽油車型基礎上的改裝車,而是專門設計的電動車,續駛里程達200—300公里,能效明顯提高,動力性、舒適性、人體工程學等駕駛體驗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說。
在配套設施方面,董揚告訴記者,目前充電設施與車端管理系統信息交互的安全防護技術,為保護信息安全的通信協議金融級加密算法,根據用戶緩急和分時段電價進行智能柔性充電的技術,節省設備投資的車端交流快充技術,適用于集中充電的充電標準堆技術等新技術都已經投入應用。
新的價值體系正在重構
新能源汽車不僅是產品技術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產品、產業價值體系的重構,并引發汽車產業鏈變化。同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眾籌建樁、合資運營、利益分成等得到迅速發展
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采用全新的電力驅動系統取代傳統燃油驅動系統,不僅是產品技術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產品、產業價值體系的重構。這一變革導致電動汽車產業鏈在上游材料、關鍵零部件、整車產品以及下游售后服務都出現重大變化。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拉動了動力電池企業技術水平和產能提升。近年來,傳統裝備制造企業、新能源車企、互聯網巨頭等多路資本加大了對動力電池的投資。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量達到30.8GWh,同比增長82%;產值645億元,同比增長69%,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
“電動汽車是技術含量高、應用范圍廣、市場規模大的高價值產品,我們不能把它看作孤島,而是要放到未來出行的場景中來考慮其定位和發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電動汽車能吸納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等技術和裝備的范圍之廣,數量之巨大,是其他任何產業所難以相比的。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不僅激發了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也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苗圩表示,目前在公共場所、在單位內部、在居民小區、在高速公路上,充電設施建設正全面推進。僅2016年,我國新建的公共充電樁就達到10萬個以上,是2015年的10倍。在市場帶動下,眾籌建樁、合資運營、利益分成等運營模式迅速發展,公交車、環衛車、物流車、出租車、機場車輛等專用車輛充電體系已初成規模。
“盡管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長足進展,但要短時間內完全實現與燃油車抗衡并不現實。”陳清泰表示,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同時,應及早布局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將電動汽車與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以及5G通訊發展協同,實現電動化與智能化融合,才能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引領市場新需求。
?
?
相關鏈接:
新能源汽車銷售還需要4S店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