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朔州6月17日電 (記者宋立超)“放水!”17日,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白堂鄉中溝灣引黃工程北干1號洞,隨著一聲令下,滔滔黃河水從洞口洶涌而出,經當地七里河,過朔州市城區和太平窯水庫,流入桑干河,并最終流向下游京津冀地區的永定河。至此,黃河與海河流域的永定河在山西歷史性實現首次“牽手”。
數十年前,中國著名作家丁玲的一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讓山西境內的桑干河家喻戶曉。事實上,桑干河是永定河的重要源頭,在山西境內流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占永定河總流域面積的40%。
近年來,因多種原因,桑干河生態基流不穩定,多處河段干涸,昔日“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的情景難現。同時,桑干河下游永定河也面臨河道斷流、生態系統退化等諸多問題。
2016年,國家發改委會同水利部、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文件,明確利用5—10年時間,逐步恢復永定河生態系統,打造貫穿京津冀晉的綠色生態河流廊道。
此間,山西實施的七河生態修復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生態補水,被列入《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規劃》,主要利用山西大水網萬家寨引黃北干線目前的富余供水規模,向桑干河、永定河實施生態補水,以加快流域生態恢復進程。
“此次桑干河的生態補水,主要應用引黃工程,將黃河水引入桑干河。這是第一次從黃河流域到海河流域的跨流域調水,不僅能解決部分沿線民眾的工業生活農業用水,最主要解決桑干河流域的生態問題,包括改善下游永定河的生態環境。”山西省水利廳副廳長白小丹說。
據山西省黃河萬家寨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俊剛介紹,從6月17日起,從引黃工程北干1號隧洞出口以6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向桑干河輸水,并逐漸加大至12立方米每秒,計劃每年生態補水1億立方米左右。
白小丹表示,實施桑干河生態補水,建設永定河綠色生態河流廊道,對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拓展京津冀晉生態環境空間、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河水洶涌,瞬間浸潤曾經干涸開裂的河道。隆隆水聲吸引當地諸多村民前來圍觀。在他們眼里,面前這條河道將不再僅僅布滿亂石和荒草。未來,位于塞北的古老桑干河也將逐步恢復往日的盛景。(完)
?
?
相關鏈接:
陜西漢江流域生態保護初見成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