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被稱為“戲魂國粹”,是藝術家為整個民族所創作的??墒强次覀儺斚碌哪切┳髌罚袨橥瓿扇蝿談撟鞯模袨榱耸袌鰟撟鞯模袑騽∽髌樊敵缮唐穪黹_發出來,但是唯獨缺少的是認認真真為了自己嚴肅表達而創作的。
沒有超越《茶館》的作品未必是好事
《茶館》的火爆是一個常態,因為它代表著中國戲劇的一個最高的高度,不管你有沒有看過話劇,《茶館》、《雷雨》等作品肯定是很多中國人對話劇的第一印象。而前幾年《雷雨》被笑場的事件發生后,也讓一部分人感覺《雷雨》的故事或者表演有些與當下這個時代脫節了,但是《茶館》依然屹立不搖,在這一領域的地位也是無人可取代了。
在我看來,《茶館》是一部全方位的經典,編、導、演每一個領域、每一個片段都值得我們反復看,仔細品,這是北京人藝那一代老藝術家們集體的努力,創造出來的輝煌。但是在這部戲票房火爆、口碑繼續爆棚的同時,其實在戲劇行業內,也伴隨著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現在新戲那么多,為什么很難再出現《茶館》這樣的經久不衰的作品了?”
這個問題,觀眾在問、媒體在問,戲劇行業內的人也在問。最近這十多年來,隨著演出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劇院誕生,越來越多的新戲上演。但是似乎那么多年了,國內海量的新戲里也沒有再出一部可以比肩《茶館》,甚至是在成就上接近的作品也都基本上沒有。《茶館》似乎成了中國戲劇無法逾越的高度,在我看來這實在不是一個好事。
也就是因為演出市場的繁榮,越來越多的境外優秀劇目被陸續引進,觀眾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們看到了很多國外、甚至港澳臺的戲劇創作者和團隊在不斷創新,在戲劇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很多作品讓我們大開眼界,而我們自己的戲劇創作,始終還是局限在那里,別說拿《茶館》這樣的杰作來比了,只要是編、導、演、制作平均水平能上及格線的作品,都已經有觀眾或者媒體大呼良心之作了。
為完成任務或迎合市場的創作難成經典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整個行業的不同領域,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說出不同的觀點。歸結在一起,被提得最多的,就是整個行業從業人的浮躁,再難有當年北京人藝那樣能集結一大群頂尖的藝術家一起,花大把時間琢磨一幕戲的景象了。而大多數創作者的目標,也僅僅停留在眼前的利益。
《茶館》這部作品在報道中被稱為“戲魂國粹”,是那群藝術家為這個民族所創作的??墒强次覀儺斚碌哪切┳髌?,有為完成任務創作的,有為了市場創作的,尤其是當下為了推廣文化產業,甚至有些團隊都不提“創作”了,直接稱為“開發劇目”,然后套以“IP劇”、“明星劇”、“白領劇”之類被無端炒熱的概念,將戲劇作品當成商品來開發出來,但是唯獨缺少的是認認真真為了自己嚴肅表達而創作的。即便有,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遭受各種阻力,難以演出。
這些年,國家其實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藝術創作上,而嗅覺敏銳的資本也開始越來越多地進入表演藝術領域,但是出來的作品依然有很多不盡如人意。歸根結底,這些扶持和資金還是過于功利,更多著眼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卻缺少對這個行業的基礎建設做更多的推進。或者說在扶持上,并沒有將資源給到對的人。比如說國家藝術基金固然是有著很大力度的扶持,但是大部分的投入都流入到了體制內的單位,真正想要做市場和內容的團隊想要獲得扶持可以說非常之難,而其中那些對于創作的輔導和推廣的項目,針對的人群大部分也都是體制內的人員,鮮少是真正面向全社會的。
行業內沒有優秀的創作者嗎?當然有,但是優秀的創作者也需要錢,也需要生存,在生活壓力和利益的驅使下,很多優秀的創作者選擇的是去更加賺錢的影視行業,甚至是其他娛樂行業。無法獲得好的資源和機會,只能轉行。
《茶館》的火爆,在我看來其實更加凸顯了國內戲劇創作的匱乏和尷尬,觀眾推崇一部經典的同時,也是在渴望有更多的經典。國內演出市場火熱,卻缺少真正的國產經典,而觀眾的口味被國外的經典劇目一次又一次地吊高,國內的創作者們真的應該好好冷靜下來,重新彌補自己的不足,認認真真地探索自己的路。
《茶館》也未必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創作出超越《茶館》的作品嗎?
□楊小亂(劇評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