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到來之前,人們查閱陌生名詞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查閱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如今,打開瀏覽器,搜索引擎里收錄了眾多百科網站。
明年起,這些網站里將增加一個權威選擇——《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將會采用在線百科的形式。
2萬多專業人士確保準確權威
2011年11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同意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建立數字化編纂平臺,編纂發布和出版網絡版、紙質版。大百科全書由純紙版向網紙互補形態的編纂轉變,標志著《中國大百科全書》的重大歷史轉折。
“網絡版收錄的詞條完全為國家知識體系服務,將全面開放,供廣大讀者免費使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執行副總編輯劉國輝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從世界范圍看,網絡版百科全書也是大勢所趨。2001年,知名在線百科網站“維基百科”創立;2012年,《大英百科全書》紙質版停印,全面轉入網絡化。在中國,很多互聯網企業提供了百科服務,如百度百科等。
較之已有的百科系統,《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網絡版有兩個方面的優勢:準確性與權威性。據悉,編委會已動員全國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各學科2萬多名權威學者,所有詞條將由他們親自撰寫、審讀及把關。
規模兩倍于《大英百科全書》
按計劃,明年上線試運行時,《中國大百科全書》將收錄超過10萬條內容,逐步達到首期目標的30萬條,其規模將是《大英百科全書》的兩倍。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網絡版設立專業、專題與大眾3個板塊。專業板塊主要包括首期的30萬條條目,以專業知識結構的呈現為主。網絡版上線后,編委會才會開始專題版板塊與大眾板塊詞條的撰寫。其中,專題板塊注重單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探討;而大眾板塊收錄的是讀者感興趣的內容,形式將更活潑。
據介紹,網絡版的學科體系以教育部的一級學科為基礎,參考《中國大百科全書》第1版和第2版的分卷設置,學科數量由前兩版的66個增至103個,囊括了傳統學科與新型學科兩大類,某些重要學科的條目也會增加。
“科技發展得很快,我們將不停修改完善。”劉國輝表示,第3版的編纂工作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會順應時代發展態勢,堅持知識體系的不斷調整,正確反映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立起民族文化的標桿
網絡改變了信息查閱的方式,但對時效性要求很高。對于以“十年磨一劍”著稱的百科全書來說,在發布網絡版時,平臺建設、內容選擇、編輯加工等方面的難度也大為增加。
當然,科研任務重導致專家回稿時間長、企業面臨生存壓力、編輯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也一直存在。盡管如此,劉國輝對網絡版的上線依然有足夠的信心,“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提供項目資金;所有的專家都十分愿意參與和付出;編輯隊伍也會盡量爭取協調,全員以愛國敬業、無私奉獻的 ‘大百科精神’,做好國家的基礎工程建設”。
百科全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標桿。“對當下身處全球村的中國而言,我們要有自己的東西,要有自己的話語體系,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有自己的文化展示。”劉國輝表示。
據悉,《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網絡版部分內容將爭取在2018年年底試運行。
?
?
相關鏈接:
鄧超曬影片逼問自己是不是最帥?鹿晗“一臉嫌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