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0日在上海談及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時表示,“各國經驗,包括中國自身經驗都表明,(對金融服務業的)保護導致懶惰,財務軟約束等問題反而使競爭力更弱,損害行業發展”。
“2017陸家嘴論壇”當日在滬開幕。周小川是在出席論壇“全體大會一:全球視野下的金融改革與穩健發展”時作上述表示的。他強調,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于對外開放,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
資料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周小川認為,主張對金融業進行保護,等成長壯大后再開放、再參與國際競爭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保證金融機構的健康性才是防范金融危機首要前提,因此對那些高杠桿、低資本、不良貸款等現象均不得寬容,越是不開放不競爭往往會縱容這些低標準。
回顧中國引入外資銀行的過程,周小川說,“最開始是希望引入資本,但回過頭來看,中國國內的商業銀行反而在這樣的競爭中學習到了很多內容”。
比如,外資銀行的進入,為中國金融業帶來了產品的演變、市場建設、業務模式、管理經驗等一系列的變化,后來又通過競爭性股改上市,讓國內銀行的經營效率、資產質量、公司治理等有了較大提高,同時,還進一步促進了中國會計準則、監管標準以及營改增等政策的改革。
因此,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步伐必須加快。周小川表示,中國現在已有5家金融機構躋身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成為資本金充足、經營穩健的市場化經營主體。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健康化已受到國際債市、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機構的關注。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也為中國金融業開放提供了新的機遇。周小川認為,“一帶一路”是開放之路,涉及大量的新興金融合作,會帶來進一步開放的需求,也為中國金融開放和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周小川說,“開發性金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國首先探索了開發性金融,是服務于國家戰略、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注重長期投資、依托信用支持、不靠政府補貼、保本微利、財務上可持續性的金融模式。”
他進一步指出,這一模式不會形成對財政資源的擠占,避免滋生道德風險和導致市場扭曲等問題,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更好的發揮。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也為金融機構開展海外布局,為貿易、投資、資本運作等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務發展空間。(完)
?
?
相關鏈接:
周小川:貨幣政策并非萬靈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