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段視頻在網絡傳播并引發大量關注。視頻中,有人假借所謂“科學實驗”,造謠某品牌紫菜為塑料制品假冒,引起恐慌。在食品安全領域,類似網上造謠、傳謠事件早已屢見不鮮,從“紙餡肉包子”到“棉花肉松”,從“低鈉鹽是奪命鹽”再到此次“塑料紫菜”事件,食品安全謠言一次又一次地撞擊著社會神經。
“塑料紫菜”造謠,看似違背常識,卻為何能在網絡大肆傳播?食品網絡謠言又為何屢禁不止?有關部門又該如何建立機制來治理網絡謠言?
重災區:45%網絡謠言涉及食安
今年2月,幾條短視頻在社交網絡上炸開了鍋。視頻中,有人將紫菜泡水撕扯,繼而用火燒,稱該品牌的紫菜很難扯斷,點燃后還有刺鼻味道,由此,視頻制作者得出結論,某品牌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勸誡網友“別吃了”。
“短短一周時間內,便有20多個不同版本的‘塑料紫菜’視頻在網上爆發式傳播。”福建省晉江市公安局經偵大隊三中隊副中隊長陳曉山說。
“塑料紫菜”謠言視頻在網絡上的幾何式擴散給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據了解,從2月17日至3月28日,黑龍江、廣西、甘肅等地多家超市下架視頻中出現的某紫菜產品,18家經銷商退貨,退貨金額高達468萬余元。
為遏制謠言蔓延勢頭,維護商家合法權益,公安部迅速展開行動,組織指揮福建、天津等地公安機關嚴打網絡造謠傳謠。截至5月底,抓獲拍攝“塑料紫菜”謠言視頻實施敲詐勒索人員5名,制造“塑料紫菜”謠言人員5名、傳播謠言信息人員8名。
“塑料紫菜”謠言因何而起?制謠傳謠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表示,他因在吃餛飩時認為自己吃到了“塑料做的假紫菜”,便聯系生產企業進行維權,后來起了貪念,想要找企業勒索高額賠償,于是制作了在網絡廣泛傳播的“塑料紫菜”視頻。
無獨有偶,日前,因為發布一段聲稱“肉松餅里裝棉花”的視頻,青島兩名婦女被拘留。視頻中,她們將某品牌肉松餅拿水浸泡,并用手揉搓,形成一團白色絮狀物,她們稱這種絮狀物是“棉花”,并將視頻上傳網絡,引發恐慌。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即使上述謠言已被辟謠,仍有部分網友擔心視頻內容為真。比如,網友“咖啡N_5205”就親自做起了實驗,將自己常買的肉松泡在水里,并表示“用水浸泡一下真會褪色,還拉得好長,和棉花真的像,我越來越懷疑,這是肉么?”搜索朋友圈,記者還發現,一些食安網絡謠言仍在傳播,造謠者大多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語言,通過移花接木或模糊事實等手段,制造謠言,混淆視聽。
如今,食品安全謠言已成泛濫之勢。據統計,在各種網絡謠言中,食品類謠言占到45%,食安問題已經成為網絡造謠、傳謠的重災區。
看本質:折射公眾不安心理
“目前在網上傳播食品安全謠言的人,一部分是為博取眼球、賺取熱度,也有極個別人是為牟取不法利益而對食品生產銷售企業、在售食品編造謠言,有意抹黑?!闭劶盀楹尉W上頻繁有人就食安問題造謠、傳謠,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表示。
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盡管很多網絡謠言明顯有悖常識,但仍能在網上大肆傳播,讓很多網友中招。
專家表示,民眾容易聽信謠言與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所產生的焦慮感有關。目前公眾對食品安全滿意度較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引發公眾的憤怒情緒和不安全感,再加上專業知識有限,民眾容易聽信網絡上的食品安全謠言。
“近年來,人們對問題食品警惕性極高,稍有風吹草動就繃緊神經,網上一旦出現與食品相關的傳言,人們的擔憂心理及敏感神經馬上就被觸動,謠言就會迅速發酵,進而擾亂百姓的消費判斷,損害行業發展。”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表示。
另一方面,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公眾媒介素養跟不上媒體形態的更新換代,也是公眾頻頻“中招”的原因。借助不斷翻新的表現形式,近年來網絡謠言“新花招”頻頻出現,就連常常使用網絡的年輕網友都直呼“防不勝防”。有的將舊聞翻炒,掐頭去尾,虛實摻雜,并通過視頻剪接,“制造”真相;有的則變換表現形式,從文字、圖片“升級”到動畫、直播等,吸引眼球;有的甚至借助所謂“專家”發聲,編造“最新研究成果”欺騙民眾……
公眾面對食品安全謠言時難以甄別真偽,本著保護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心理,雖明知這些內容非?;闹?、可信度低,也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甚至在社交網絡上轉發,客觀上起到為謠言推波助瀾的作用。
找對策:給食安謠言“治未病”
馬克·吐溫曾說過:“當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跑遍半個世界?!边@在自媒體時代得到應驗。飛速傳播的各類食品謠言往往讓公眾和有關部門措手不及,對謠言的“事后治理”模式也與公眾期待不相適應。對此,社會各界呼吁,是該對食品謠言重拳治理的時候了。
專家認為,要想阻遏謠言的泛濫和流布,當務之急是大幅提高造謠、傳謠者的違法成本,打消違法人員的僥幸心理,給食安謠言“治未病”。
“網上食品謠言多、傳播快,一個重要原因是違法成本低。”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忠建議,要從提高違法成本的角度治理食品謠言問題,今后要進一步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特別是對一些通過網絡傳播食品安全謠言擾亂市場秩序、從中牟利的惡劣行為嚴懲不貸,提高執法震懾力。
公安部門表示,將繼續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的打擊整治力度。根據刑法,捏造并散布虛假食品安全謠言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能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等多種犯罪,公安機關將予以嚴厲打擊;對于制造、散布食品安全謠言,不構成犯罪的,公安機關將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依法作出治安處罰。
同時,有關部門、新聞媒體也在專門針對食安問題搭建成體系的辟謠平臺。據了解,國家食藥監總局擬與中央網信辦合作建立“食品藥品安全辟謠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對謠言傳播的關鍵節點進行管控,同時聯合主要新聞單位、新媒體及知名科普組織,成立“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傳播聯盟”,及時辟謠,及時發布權威信息。
“信息公開是遏制謠言傳播的利器。食品藥品安全抽檢信息現已做到‘周周抽檢、周周公開’?!鳖伣f,未來還將繼續加大此類信息公開力度,增加重點信息展示強度,強化信息查詢服務功能。
此外,加強公眾食品安全知識普及,提升公眾媒介素養也是遏制食品謠言傳播的關鍵一環?!皬V大群眾也應注意理性、文明上網,注意辨別各類網上不實信息,自覺抵制謠言,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發現謠言及時舉報。”張宏業說。
?
?
相關鏈接:
微信群散布謠言 ??谝荒凶颖痪辛?/a>?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