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路”的意思是,這就是普通人維持生存的辦法,不這么做,就活不下去。或者說,這已經是她們能從事的“較好”的掙錢方式。
這幾天,峨眉山金頂女背山工鄧淑芳引發網友的關注。以金頂為背景、她佝僂著瘦弱的身體、背200斤建材上山的場景被拍到后,網友紛紛轉發、點贊。42歲的她每天大約要背10趟,加起來1噸多,每趟大約可以掙20元,每天大約可以掙200多元。
毫無疑問,這是一條令人五味雜陳的“新聞”。女背山工掙的是血汗錢,吃的是苦中苦,她們只是中國大地上很多底層勞動者的縮影。這提醒我們,在高端技術、人工智能、共享經濟之外,還有更多被遮蔽的底層勞動者在默默流汗。
實際上,在西部地區,比如我的老家四川鄉下,千百年來大部分女性就是這么勞作的。所謂婦女能頂半邊天,農忙時節和丈夫一道插秧打谷、耕田耙地,自不必說;就是平時農村常有的重體力活,雖然不是每次都負重200斤,但像挑糞、打柴、舂米……大部分婦女不會少干。如果丈夫在外打工,無論農家的輕活重活都會落在留守妻子的身上。在我們鄉下,這叫“做活路”——鄉下人很少會說“勞動”,更不會覺得這是“工作”。
在大部分城里人,包括看新聞的網友眼中,鄧淑芳這樣“做活路”的方式,可能已經很陌生了。有人會問,為什么鄧淑芳要從事這么辛苦的工作,難道沒有別的出路嗎?也有人說,估計還沒到老,她的腰椎、膝關節和韌帶都會提前出問題,那時治療的費用可能要遠超她現在賺到的錢,這樣值嗎?
還有人搬出勞動法,說按照相關法規,不能安排女職工從事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比如連續負重(指每小時負重次數在6次以上)每次超過20公斤,間斷負重每次超過25公斤的作業。雇主讓鄧淑芳背著200斤建材上山,難道不涉嫌違法?
這些問題,細究起來可能都有答案,但如果缺少對當下中國現實社會民生多艱的深刻理解,這些答案要么會顯得很輕飄,要么會很蒼白。鄧淑芳們需要“人生指導”嗎?可能需要,但我相信這對改變群體的命運不會有多少實際意義.
“做活路”,就是普通人維持生存的辦法,不這么做,就活不下去。或者說,這已經是她們能從事的“較好”的掙錢方式:現在每天掙200多元錢,這跟原來在家里種茶葉、種莊稼的收入相比,“現在干兩三個月的收入相當于在家一年的收入”,鄧淑芳很滿意。
讀者為鄧淑芳的新聞感動,而轉發、點贊,其實就完成了一次消費行為。這當然也會留下些許思考,比如“光榮不只是因為勞動本身,而是你不畏艱難努力生活的模樣”,比如“如果有機會見到你,想為你買一瓶水,遞上一包紙巾”。但過幾天,鄧淑芳就會淹沒在新聞的海洋中,不再被人記起,而他們的命運不會有些許改變,或許才是最令人無奈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