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十幾萬元把祖屋改建成書屋,無償向村民開放
文昌古稀老人鼓勵鄉親多讀書
海南精神文明建設巡禮
在文昌東閣鎮美柳村,有一所不起眼的農家小院,但其中的數千冊圖書、貼滿墻壁的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又顯示著它的與眾不同。
這座宅院就是“百合齋”書屋,被贊為“海南奇屋,入室有益”。書屋主人是位70多歲的老人——美柳村村民邢福浩。貼在宅院門口的對聯“百年燕翼惟修德,萬里鵬程在讀書”代表著邢家家風。邢福浩說:“修德和讀書,是我教給孩子們的,我也希望可以鼓勵更多鄉親們讀書、修德。”
2004年退休后,邢福浩拿出十多萬元積蓄把祖屋修葺一新,改建成書屋,無償向村民開放。每到周末,“百合齋”總不缺人氣,村里大人小孩都喜歡走進書屋,看看書、下下棋、聚聚會。
記者聯系上邢福浩的時候,他正在海口中山路的一座媽祖廟做義工,剛剛做完小手術的他雖然嗓子沙啞,可說起話來依舊滔滔不絕。“在農場生活時,我一有空就抓起書來讀,魯迅、老舍的書看得最多,學知識學做人。”邢福浩說,正因為如此,他把孩子的讀書教育看得很重。但在農村,有些人想讀書卻沒機會,想修德卻沒有途徑,這就是他創建“百合齋”的初衷。
“我父親對臥病在床的奶奶照顧有加,他的孝順和善良深深地影響了我。”邢福浩說,看著父親的孝道,再看《弟子規》之言,就會明白,人有德,不靠說,在于做。懂得了何為“言傳身教”的他,努力把自己從父輩學來的“仁義禮智信”教給孩子們,也時常提醒他們要“三省吾身”,反思自己的不足。如今,邢福浩的三個子女都已長大成人,且事業有成。
現在,他也把家訓、家教和家風通過書屋作為載體,影響著別人。
貼滿英語字母、漢語拼音的墻壁,是小孩子們啟蒙教育的課堂,遍布書屋的“孔融讓梨”“憫農”等內容,是道德教育的模板,書屋里七八千冊的藏書,是村民學習文化知識的樂園。“百合齋”的墻上刻著十個字:求知、恒則成、拼搏、隨緣、靜。這十個字是他對子女的期望,他也希望這些品格可以帶給村民們積極正面的影響。
去年年底,邢福浩家被評上了“全國文明家庭”要到北京領獎的消息在村子里不脛而走,村民邢益仁感慨萬千,“自從‘百合齋’建起來后,村民們的文化生活的確豐富了起來,邢老值得我們學習!”
雖獲評“全國文明家庭”榮譽,但邢福浩始終覺得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不足為傲,“百年以后,我的孩子還會把家風傳下去,也會把‘百合齋’繼續辦下去。”
?
?
相關鏈接:
質檢職工書屋電子閱覽室在遼寧大連落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