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黨中央就是要帶領大家一心一意脫貧致富,讓人民生活越過越好?!绷暯娇倳浗赵谏轿骺疾煺{研時強調,革命戰爭年代,呂梁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呂梁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用在當今時代,繼續為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飽含對貧困地區群眾的深厚感情,再度彰顯了我們黨不忘初心,帶領全國人民一道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為我們齊心協力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邁進小康社會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深入河北、福建、陜西、貴州、江西等地的貧困地區,與困難家庭拉家常、謀脫貧。習總書記始終牽掛革命老區發展,心系脫貧致富的民生大計。在河北阜平考察時,總書記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在貴州遵義考察時,習總書記指出:“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在江西井岡山考察時,習總書記要求:“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將繼續大力支持老區發展,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習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重申了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血濃于水的親密關系,蘊含著習總書記深切的親民愛民為民情懷,為我們指明了行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苯涍^改革開放近40年的努力,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不僅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較之于黨中央制定的到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時間特別緊迫,任務特別艱巨。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在扶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科學謀劃,努力補齊短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習總書記在深入呂梁山區考察時,既肯定了當地通過易地搬遷改善村民生活條件的思路,又要求配套扶貧措施要跟上,使貧困群眾不僅改善居住條件,還能穩定增收。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深度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思想武裝,指明了方法路徑。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一方面,要落實精準扶貧的要求,找準“窮根”、明確靶向、對癥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在明確“扶持誰”“誰來扶”的基礎上,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確保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另一方面,要在配套措施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中央統籌、省區市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要加大財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強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做到內與外相結合,輸血和造血相結合,形成合力。
基層直接聯系著人民群眾,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基層是基礎。按照習總書記脫貧攻堅“七個強化”指示要求,要強化基層活力,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要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鄉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要充實一線扶貧工作隊伍,發揮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鼓勵和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愿意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干部、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在實戰中培養鍛煉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干部隊伍;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廣東各地各部門要從踐行黨的宗旨和責任使命的高度,深刻領會、自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擼起袖子加油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山西調研再提“呂梁精神” 凝神聚力攻堅深度脫貧?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