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縣皇桐鎮江藍村的蔡光祝、張金梅夫婦,家境十分困難。然而,因為大哥去世前病榻上的一句囑咐,他們悉心照顧患腦膜炎的大嫂和智障的侄子,轉眼已經9年。這對花甲老人貧窮不忘為善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
踩著泥濘的小路進村,村口一間破舊瓦房,就是蔡光祝一家5口人的住所。對于蔡光祝和妻子張金梅來說,在村中他們還有第二個家。夫妻倆每天都要穿過村中的一條小巷,去照料大嫂和侄子的生活起居。
2009年,蔡光祝的大哥蔡仁道突患肺出血去世,留下患腦膜炎的大嫂曾秀鳳和年僅8歲智障的侄子阿旺,無依無靠。“我死后妻兒沒人照顧,他們該如何生活下去?”大哥臨終前留下一句憂心忡忡的話,蔡光祝當成是大哥最后的囑托。從那天開始,他暗下決心,要嫂子和侄子照顧好。
大嫂一發病,全身抽搐,生活不能自理,蔡光祝夫婦帶她去醫院治療,給她買藥吃穩定病情。侄子阿旺說話容易流口水,身上臭味難聞。蔡光祝帶著他去臨高縣城、澄邁、海口各地求醫問藥。一次次失望而歸,卻從未放棄過。
“聽說哪里有醫生治這種病,多遠我都要帶他去看。”蔡光祝說,這么多年,他早已把阿旺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為了讓阿旺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大哥去世后,蔡光祝堅持送阿旺上學,從小學到初中,不管刮風下雨,每一趟都去接送。
都說長嫂如母,有時弟媳的關懷同樣可以如慈母般細致雋永。
大嫂和侄子以前住著十幾平米的危房,每逢下雨天,便漏雨、停電,做不了飯。張金梅給她們送菜送飯,從來沒有落下過。
每天早上,張金梅去菜園摘菜,都會給大嫂家捎去幾顆青菜、幾根胡蘿卜或一把豆角。逢年過節,去鎮上買肉買魚回來,也要砍下一半,送到嫂子家,給母子二人改善一下伙食。每天要吃的米和油,張金梅總是提前買好拿過去。
去年臨高縣計生委將母子二人列為獨生子女困難家庭資助對象。蔡光祝擔心嫂子和侄子住在危房里不安全,找人借了3萬元墊資,提前給嫂子家蓋起了新房。拉材料的車進不來,蔡光祝一擔擔挑沙子鋪路,開工后為了省工錢,夫妻倆自己搬磚和砂漿,忙里忙外干了一個月,終于把房蓋好。
搬新家那天,自己家沒有一件像樣家具的蔡光祝夫婦,掏出2000多元,給嫂子家買了嶄新的衣柜、櫥柜、飯桌、床和煤氣灶。而他們自己家,至今仍在燒柴火做飯。
8年來,在大嫂和侄子身上花了4萬多元,蔡光祝夫婦自己的生活,卻過得“摳門”,他家的瓦房年久失修。63歲的張金梅患有糖尿病、慢性肺氣腫、膽總管擴張、十二指腸潰瘍等多種疾病,每次去醫院總是抓幾包中藥就吵著要回家,生怕花錢。
“沒有蔡光祝夫婦,這對母子不可能能活到現在。”家住在巷口的村民蔡仁智感慨地說,經常看到張金梅給曾秀鳳母子送飯。他們能做到這樣,讓人十分感動。
大嫂和侄子每個月五保戶補助金只有350元/人。兩位年逾六旬的花甲老人,辛苦支撐兩個家,也時常感覺力不從心,但他倆從未后悔過。“大哥的家人,就是我的親人,我不可以丟下她們母子不管。”蔡光祝紅著眼眶說道。
?
相關鏈接:
今年臨高危房改造開工3036戶 開工率達92%?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