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疊溪鎮新磨村新村組富貴山山體突發高位垮塌發生后,不少人關心地災為何發生?
當晚11時左右,茂縣前方新聞應急中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提出,經專家現場踏勘初步分析,這是一起降雨誘發的高位遠程崩滑碎屑流災害。
什么是碎屑流?緊急赴茂縣疊溪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專家、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智林經過現場勘察后表示,簡單說是山頂巖體突然崩塌,向山下滾落過程中帶動斜坡碎屑一起運動,“以當時的降雨量,斜坡雖然松散但也問題不大,關鍵還是高山巨石崩塌帶來的沖擊(以至于形成碎屑流)。”
對于突發地質災害,究竟有沒有辦法進行預防?
“通常情況下,是有辦法的。”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5 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組織專業隊伍,對全省地災隱患進行了普查和調查;同時我省積極推動建立五大防災機制——強化隱患發現機制、監測預警機制、主動預防避讓機制、培訓演練與應急搶險機制、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機制。2013年以來,我省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387起,避免了逾3萬名群眾可能的因災傷亡。
這一次,為何沒能預防?
“難以發現。”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裴向軍介紹,此次高位崩滑發生在海拔3400米以上,離受災村莊高差超過1100米,那里無人居住且山體陡峭,坡度在55到60度,人很難上去;同時由于高山植被密集,受其遮擋,即使高精度衛星也難以拍攝到坡體變形——這意味著現有遙感手段發現不了隱患,傳統工程地質勘探手段也難以開展。
裴向軍表示地災發生地處于松坪溝斷層,歷史上地震頻發,包括1933年疊溪地震和2008年“5 12”汶川特大地震。“地震給地層帶來的是深部巖體質量損傷——也就是‘內傷’而不是‘皮膚病’。”他表示,受地震影響,山體穩定性下降,遇到降雨更容易誘發滑坡。日本關東地震、臺灣集集地震……歷史上大地震幾乎都在震后出現過大地災的案例。“這個現象如何解決是全球都面臨的巨大挑戰。”裴向軍說。
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地災發生后,在第一時間組織搶險救災同時,已布置在全省開展對隱患點的拉網式全面排查,同時加強預警監測和值班值守。
?
相關鏈接:
國土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當前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