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攝像頭在中國市場上年銷量已經超過400萬臺。倘若你也是用戶之一,大概注意到了這樣一則新聞:央視調查發(fā)現市面上有大量可入侵智能攝像頭的軟件,只需要花費188元購買,就可以查看實時畫面,而且還能進行遠程操控。同日,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布風險警示稱,對已檢測的40批次中,32批次智能攝像頭的樣品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用戶監(jiān)控視頻被泄露,或智能攝像頭被惡意控制等危害。
根據這份風險警示,智能攝像頭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有幾點。首先是終端安全風險。有的攝像頭屬于“三無產品”,質量存在瑕疵。其次是信息系統(tǒng)安全與數據傳輸安全風險。一些攝像頭沒有采用數據加密技術,具有越權漏洞等。第三是“弱口令校驗”風險。即初始密碼或無復雜大小寫、中英文的簡單密碼,可以用“試錯法”破解。這份風險警示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既歸納了風險成因,又提出了解決對策:一是選擇正規(guī)渠道購買智能攝像頭產品,二是增強隱私信息保護意識,三是要及時主動修改智能攝像頭默認密碼等。概括起來,指向大約都是行業(yè)性的標準規(guī)范問題,比如要求用戶務必更改密碼,加強信息加密等“防患于未然”之策。
把矛頭對準智能攝像頭的生產商,可以說是“精準治理”,只不過在真實的互聯網世界,治理難度恐怕更大。所謂智能攝像頭,雖然是指直接使用Wi-Fi聯網,配有移動應用,可以實現遠程監(jiān)控的一類產品的總稱,但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不僅僅指市面上能買到的即用型產品。許多案例證明,借助于某些軟件,自己也可以搭建起“云監(jiān)控”,只要有一臺圖像采集設備,Wi-Fi聯網,就可以通過另一臺移動設備實現“掌上看家”。這臺圖像采集設備既包括上述的智能攝像頭,也包括電腦攝像頭、手機攝像頭、監(jiān)控探頭等。總之,只要是攝像頭,就有辦法“智能”起來。這意味著行業(yè)治理不光治生產商,還得治軟件生態(tài)。
智能攝像頭初衷是“掌上看家”,孰料卻成為安全隱患,再次證明了科技產品的雙刃劍一面。由此讓人想起許多影視片段:在英劇《黑鏡》里,一個小男孩只是用筆記本上網,在沒有打開攝像頭的前提下,他的一切行為就被記錄下來;美劇《疑犯追蹤》講到一臺復雜機器,它能調動和使用全國公共攝像頭。在若干年前,這種設定還具有科幻元素,但目睹了攝像頭被人為入侵后的我們,還會覺得它遙不可及嗎?網絡世界越趨向于穩(wěn)定和安全,就越有可能接近脆弱和危險,前不久使全世界為之一驚的WannaCry病毒,就給我們很好地上了一課。
技術進步帶來了便利,同時也考驗著治理能力。還應該注意幾種情況:一是智能攝像頭不止是家庭式應用,更是政務應用的“寵兒”,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曾對城市管理、交通監(jiān)測的公共攝像頭進行監(jiān)測,發(fā)現大多數都存在著“弱口令”漏洞。這就很讓人擔心,如果一些部門都沒有建立治理上的認識,能不能管好整個行業(yè)?其二,智能世界正在到來,智能冰箱、智能鎖、智能空調等各種工具,都必然會和手機連通起來,這些新生行業(yè)大概都會經歷智能攝像頭一樣的問題,既帶來科技之便利,也會帶來安全上的困擾,如何才能更精確預判,實現更有效的管理,這都考驗著我們對互聯網的認識水平和治理能力。
智能攝像頭被入侵提醒我們,互聯網不僅有美好的一面,更有令人憂慮的另一面。可以想見,要生活在一個更安全的網絡世界里,我們還得經過不少類似的考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