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家改革玉米收儲制度,實行了8年的玉米臨儲收購政策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中儲糧總公司雖然不再作為玉米臨儲收購政策的執行主體,但是服務國家收儲制度改革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的作用沒有改變。中儲糧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東北玉米收購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全力以赴確保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順利推進。截至今年4月30日收購期結束,中儲糧總公司共安排玉米收儲庫點743 個,累計收購玉米2141萬噸,占東北地區收購總量21%,占整個中央企業收購量70%。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立足服務改革大局,發揮調控“主力軍”作用
中儲糧總公司作為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全力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努力做黨和國家信賴的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依靠力量。按照國務院提出的“始終在市、均衡收購”的總體要求,中儲糧積極參與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部際協調機制,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省級相關單位、農發行,以及其他中央企業的溝通協調,發揮合力。尤其是在政策性收購向市場化收購轉換的關鍵階段,全力投入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國家隊”的作用充分顯現。汪洋副總理對中儲糧的收購工作作出批示,給予肯定:“胸中有全局,心中有數據,進之有度,繼續努力,爭取全勝。”
二是統籌安排,精心組織,發揮垂直體系“一盤棋”作用
總公司黨組高度重視,建立了玉米收購工作領導小組,對輪入收購價格、時機和節奏等方面統一指揮、統一決策部署。建立玉米收購區域協同運作機制,在收購價格、節奏、質量把控、增扣量等方面,做好區域間相互銜接、步調一致。為確保在東北地區形成有足夠規模的收購量,總公司統籌調度、科學安排玉米收購計劃,全力支持東北收購。玉米收購期間,總公司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深入東北收購一線,靠前指揮,并主動與主產區地方黨委、政府加強溝通協調,不斷完善收儲措施和方案。針對東北三省一區收儲管理壓力大、人員少等突出矛盾,從全系統抽調倉儲、質檢、財務方面的骨干力量全力支持東北,充分發揮了公司集團化運作優勢,有效實現統一組織、上下聯動、垂直體系“一盤棋”運作。
收購期間,總公司建立了玉米收購日報、周報制度,以及分省巡查督導工作機制,緊密跟蹤市場動態,層層落實收購責任。嚴格選定收儲庫點,嚴格執行收購質量標準,加強對收儲工作的日常監管和巡查,切實加強質量管控和入庫保管,規范收購流程,防控收購中的各類風險。
三是與多元主體相互配合,發揮市場“壓艙石”作用
總公司堅持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市場化取向,著力促進價格形成機制完善,促進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收購。在收購過程中,根據玉米市場供需形勢,合理把握入市時機和收購節奏,與其他主體形成互補。在市場活躍、價格較高的情況下,主動放慢收購節奏,不追漲、不與多元主體搶糧,為其他市場主體讓渡市場空間,充分釋放多元市場主體的潛力;在收購主體減少、市場力量不足、價格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不殺跌,積極入市擴點增量,加快收購進度,為穩定引導市場預期釋放強有力的信號。主動適應市場機制形成的價格,依據國家糧食局監測的價格水平隨行就市確定、靈活調整,順應市場定價、市場化收購的改革要求。
四是維護農民利益,發揮穩定農民收入“助力器”作用
在玉米收購市場機制形成過程中,總公司高度關注和維護種糧農民的利益,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時發揮中儲糧收購對市場化收購不愿涉足地區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對市場力量的不足進行彌補。根據收購計劃、倉容量以及農民售糧需求等實際情況,在省間計劃保持不變前提下,靈活調整收購庫點間收購計劃,盡量滿足最迫切、最困難地區農民售糧需求。針對黑龍江四五積溫帶供需矛盾突出、運輸偏遠、售糧不便的實際情況,總公司采取收購計劃、收購庫點布局“雙傾斜”,盡全力幫助農民售糧變現,及時有效化解了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有效緩解農民“賣糧難”問題。圍繞減少農民賣糧辛苦、方便農民賣糧,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入庫糧食的質量檢測和卸車能力,通過開展預約收購、幫助農民整理晾曬、主動延長收購時間、疏通銷售渠道等措施,提升收購服務質量,有效引導農民錯峰、有序售糧,緩解農民排隊售糧矛盾。所有收購糧款結算均通過“一卡通”系統進行,做到全流程有記錄和追溯,糧款直接打到農民賬戶。收購期間,中儲糧廣大干部職工戰風雪、斗嚴寒,奮戰在收購前線,為維護農民利益,助力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無私奉獻。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首戰告捷,作為國家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積極參與者、堅定執行者和有力推動者,我們備受鼓舞。今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儲糧將切實履行央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運用企業化、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優勢,積極主動服務國家宏觀調控,努力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鏈接:
東莞緊急追查毒玉米 150斤已追回80斤其余仍在查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