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同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習近平總書記赴山西考察調研回訪
清風破暑連三日,好雨依時抵萬金。
夏至時分,6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山西省呂梁、忻州、太原等地考察調研。一路上,習近平進田間、上炕頭、入車間,牽掛群眾疾苦,關心事業發展,給山西干部群眾以極大鼓舞。連日來,一場甘霖喜降三晉大地,滋潤了干渴的莊稼,百姓更是喜上眉梢。
新華社記者沿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回訪,山西的干部說,百姓的幸福生活始終牽掛在總書記的心頭,為百姓創造美好生活是共產黨人的初心,總書記的教誨增添了我們的信心。山西的群眾說,聽了總書記的話,更堅定了跟黨中央一條心的信念,那就是黨心貼民心,民心向黨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同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
6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西考察。這是6月21日下午,習近平在忻州市岢嵐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宋家溝新村看望群眾。新華社記者李學仁 攝
“把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下去”
巍巍呂梁,生機勃勃。這個紅軍東征的主戰場、晉綏邊區根據地的腹心地帶和中央后委機關所在地,英雄兒女輩出,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6月21日,一踏上呂梁這片紅色熱土,習近平總書記就直接前往晉綏邊區首府所在地興縣蔡家崖村。在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山西省委黨史辦主任于若潔向習近平介紹晉綏邊區形成的過程和歷史政治背景、晉陜聯防等革命歷史。“總書記看得非常仔細、聽得非常認真,并且不時詢問有關細節。總書記對黨的歷史非常熟悉,有強烈的革命情懷。特別是提出了很多凝練的觀點,讓我們深受啟發。”于若潔說。
興縣也是八路軍120師主戰場之一,有1000余名戰士在革命戰爭年代獻出寶貴生命。目前,興縣健在的老戰士老同志還有115名。在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六柳亭前,習近平同其中的15名老同志親切交談,并邀請他們合影留念。
1944年加入120師參加革命、現年88歲的劉丙濤,會見結束一回到家,就給兒孫們挨個打電話,訴說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老同志的事兒。“有習總書記的領導,全國人民都有福氣。現在黨和國家非常關心我們老同志,我們生活得很好。我還想再活88歲,繼續看看我們國家的好日子。”
1944年在120師政治部采購科參加革命、現年88歲的劉丙濤在家里展示自己的照片(6月21日攝)。新華社發(李澤鋒 攝)
“盡管現在的日子過好了,但我們還是要不忘初心。就像總書記說的那樣,不能忘記戰爭年代的英雄。我們要把紅色基因、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讓年輕一代知道現在吃白面的生活是怎么來的,怎么就過上這么好的日子的!”他說。
蔡家崖村近幾年在各級黨委政府幫扶和村黨支部帶領下,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經濟林、溫室大棚等扶貧產業,2015年實現整村脫貧,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107元。
習近平即將離開時,同聞訊而來的群眾握手,向鄉親們致意。
第一個和總書記握手的溫二油今年71歲,是蔡家崖村黨員議事會會長和報賬員。他說:“總書記來看了我們,我們也不能辜負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總書記提出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更要給自己加油鼓勁,把家園建設好,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這是呂梁市興縣蔡家崖村(6月22日攝)。新華社發(李澤鋒 攝)
13歲的趙子璇是臨近蔡家崖村的120師學校五年級學生。當時,習近平握著她的小手,指著她校服上的校徽問是什么學校?她驕傲地回答說,是120師學校。“習爺爺的手暖暖的,給人一種很平易近人的感覺。我以后一定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當好共產主義的接班人。”她說。
“總書記就像親人一樣”
地處呂梁山區的忻州市岢嵐縣,溝壑縱橫,十年九旱,是山西精準扶貧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6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岢嵐縣趙家洼村了解精準扶貧情況,給貧困戶劉福有、曹六仁、王三女送去了米、面、油。
忻州市岢嵐縣趙家洼村村民劉福有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察看過的扶貧手冊(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經歷了漫長的干旱,一場小雨讓趙家洼村顯得格外清新。漫山遍野的油松生機盎然,田間玉米得到滋潤。
這個呂梁山深處的貧困村有15戶貧困戶,全都住的是土房子,靠種地生活。
回想起總書記來時的情景,村民劉福有掩飾不住內心激動。
“總書記問我家里幾口人,收入多少,都種些啥,問得特別細,聽說我種黑豆,總書記還說把黑豆壓扁,做成錢錢,再和小米一起煮很好吃,他們老家就吃錢錢飯。”劉福有說,總書記來看我,我感到很溫暖,現在國家的政策好,相信以后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60歲的貧困戶曹六仁家里有四個孩子,是典型的因學致貧。“想都不敢想,總書記能來我們這個窮山溝,他說一定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讓我很感動。”
忻州市岢嵐縣趙家洼村村民曹六仁(左)與老伴在院子里合影(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心中裝著貧困群眾,一言一行充滿真情。王三女告訴記者,總書記一看見她,就問她多大年紀了。“我說68歲,總書記說他今年64歲,叫我大姐,感動得我眼淚都掉下來了。”
“總書記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我說謝謝你給我帶吃的,他就問我夠不夠吃,我說我一個人夠吃了。聽說平時駐村干部給我擔水,幫著種地,總書記很高興。”
心系困難群眾,也不忘關心基層扶貧干部。習近平還來到扶貧工作站了解干部駐村情況。
趙家洼村是岢嵐縣人大的扶貧點,11名干部對口幫扶15戶貧困戶。記者回訪時,土灶的鍋里放著駐村干部還沒吃的幾個花卷、一碗米飯、一碗炒豆芽。
岢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賈玉春回憶說:“總書記很關心我們在這里的生活,還掀開鍋蓋,看我們的伙食。我一開始還很緊張,但看到總書記這么關心我們,說感謝我們的工作,就不緊張了,很受鼓舞。”
賈玉春說,群眾過得苦,我們這些駐村干部就是黨派來的人,我們一定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
忻州市岢嵐縣趙家洼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在辦公地合影(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離開趙家洼村,習近平來到岢嵐縣宋家溝新村看望易地扶貧搬遷的困難群眾。宋家溝新村規劃安置20個自然村、145戶、265人。新村統一設計,獨門獨院,設施完善,貧困戶搬遷一分錢都不用花,和舊村形成鮮明對比。
在老黨員張貴明家,習近平一間屋子一間屋子挨著看,邊看邊詢問他家的情況。“看到院子里的菜苗,總書記說這是辣椒、那是西紅柿、茄子、黃瓜。”張貴明說,總書記熟悉農村,想著我們貧困戶,我們都覺得心里暖暖的。
隨后,總書記在新村的小廣場上和在場的群眾握手,鼓勵大家努力脫貧。村民周明則說,我們都很感動,一定擼起袖子加油干,不等不靠,用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新村村民張貴明(左)與老伴在家里看電視(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岢嵐縣委書記王志東牢牢記住了總書記的囑托。“總書記肯定了我們易地扶貧搬遷的做法,我們會在一線行動、到現場施工,加快推進115個山莊窩鋪3037人的搬遷工作,堅定打贏脫貧攻堅戰。”
忻州市委書記李俊明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來忻州考察,是對我們的深切關懷和巨大鼓舞。我們一定四級書記帶頭,黨員干部齊上陣,確保如期實現全面脫貧、全面小康。
“再接再厲,以創新推動傳統企業轉型”
太重集團和太鋼集團是山西裝備制造和冶金領域的龍頭企業。習近平總書記曾于2009年5月前往兩家企業本部考察。幾年過去,太重集團和太鋼集團堅持自主創新,調整產品結構,在傳統企業轉型方面取得積極進展。6月22日,習近平再次來到兩家企業,對他們的兩個轉型項目進行考察。
太原重工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是太重集團重大轉型項目之一,意在打造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的研發制造基地。項目建有全球先進的車輪生產線,以及車軸、齒輪箱、輪對生產線,具備完整的研發、設計、制造、檢測與服務能力。借“一帶一路”東風,公司輪軸產品已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太原重工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監控生產線數據(6月22日攝)。新華社發(李澤鋒 攝)
太重集團董事長王創民說:“總書記非常關心我們傳統企業轉型的進展,以及企業產品的自主研發狀況、質量水平、國際市場占有率等,并鼓勵我們再接再厲。”
“總書記的要求,對我們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我們一定會以創新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并緊跟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國際化步伐。”王創民說,到“十三五”末期,太重集團將爭取實現新產品占50%、海外業務收入占50%的戰略目標。
總書記的到來也鼓舞和激勵著太重集團職工。在鍛軋控制室,習近平同正在作業的油壓機操作工蘇小宇進行交流,得知他是一名90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鼓勵。“總書記的到來對我們是一種巨大鼓舞。我們年輕人要奮發圖強,迎難而上,努力鉆研,為全面實現車輪的國產化和國際化,推動中國鐵路事業發展作出最大貢獻。”蘇小宇說。
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是太鋼集團下屬的子公司,2013年12月,公司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建成一條T800H聚丙烯腈碳纖維百噸級專線。這項工藝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技術質量指標達到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水平,產品已經正式批量供應。
這是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的碳纖維產品(6月23日攝)。新華社發(李澤鋒 攝)
太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波說,碳纖維材料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該項目既是傳統國有企業轉型發展的需要,也彌補了國家相關領域短板。太鋼將不辜負總書記期望,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把企業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碳纖維生產基地。
習近平還勉勵太鋼職工發揚工匠精神,為“中國制造”作出更大貢獻。當時在現場的胡彬說:“對我們一線職工來說,按照總書記要求發揚工匠精神,就是要把我們工作中的每一個細小環節,做好做到位,做踏實,為國家和人民創造一些價值。”
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也是太鋼“產業資本”與中科院“技術資本”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和成功范例。太鋼碳纖維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副所長呂春祥說:“總書記一直要求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并強調推動產學研一體化。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就是要進一步把我們的科技工作的自主創新做好,實現碳纖維工業規模的生產,實現產品更新換代,形成多品種的保障基地和工業品生產基地,為產業的壯大推廣作出應有貢獻。”
?
?
?
相關鏈接:
劉奇葆在海南調研 考察了三亞市中廖村等地
三亞海洋與漁業局到基層調研 為漁民轉產轉業謀思路
省政府調研組到保亭調研:要加快貧困戶危房改造進度
茍仲文調研廣州全民健身工作,了解“互聯網+體育”新模式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